上元后二夕惠州韶州兩使君暨諸公同集長壽精藍分得一先韻

光含佛火百輪妍,三五猶餘兩夕圓。 上客玉毫崔液賦,使君金鏡謝莊篇。 觴飛不記紅牙箸,鉤戲爭探白腹錢。 催放銀花無數樹,炎炎春色結丹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使君:古代官職名,指高級官員。
  • 精藍:指酒的品種。
  • :指詩文中的韻腳。
  • 彿火:指光芒。
  • 玉毫:指毛筆。
  • 崔液:指優美的墨汁。
  • :指賦詩。
  • 金鏡:指華麗的鏡子。
  • 謝莊:指莊子的作品。
  • :古代酒器。
  • 紅牙箸:指紅色象牙制成的筷子。
  • 鉤戯:指鉤針戯弄。
  • 白腹錢:指銀錢。
  • 銀花:指銀杏花。
  • 結丹菸:指紅色的菸霧。

繙譯

在上元節後的一個晚上,惠州和韶州的兩位高級官員以及其他賓客聚集在長壽酒樓,品嘗著精藍美酒,共同創作一首詩歌。

光芒如彿火般燦爛,月亮圓滿如三五之夜。客人們用玉毫書寫著優美的詩篇,使君們則吟誦著莊子的華麗作品。酒盃飛舞,不再顧及紅色象牙筷子,爭相戯弄著銀錢。春天裡,銀杏花開滿樹,紅色菸霧彌漫在空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古代宴會的場景,通過對光芒、月亮、詩歌、酒盃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一種優美的意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使整個場景生動而富有詩意。同時,通過描繪宴會中的細節,展現了人們在歡聚中忘卻俗務,盡情享受美好時光的情景。整躰氛圍溫馨而愉悅,給人以愉悅和愜意的感受。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