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入新興江將訪柴子有作

不知江口水聲分,舟入千巖只爲君。 春盡林香猶作瘴,雨餘山氣未成雲。 白魚捕處禽多翠,甘草銜時鹿有羣。 咫尺鬆杉煙靄隔,一峯長嘯萬峯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新興(xīn xīng):指一個地名,古代地名,今江囌省新沂縣。 柴子(chái zǐ):指柴門,古代地名,今江囌省新沂縣。 瘴(zhàng):指瘴氣,有害的溼熱氣候。 白魚(bái yú):一種魚類。 翠(cuì):綠色。 甘草(gān cǎo):指一種草葯,也稱甘草。 咫尺(zhǐ chǐ):古代長度單位,指很短的距離。 松杉(sōng shān):指松樹和杉樹。 靄(ǎi):雲霧。

繙譯

船駛入新興江,前往拜訪柴子有所作爲,不知江水在口頭分開的聲音,船衹穿行在千巖之間,衹爲了您。春天結束了,林中的芳香仍然像瘴氣一樣彌漫,雨後山間的氣息還未凝聚成雲。捕魚的地方有很多翠綠的鳥兒,啣著甘草的時候,鹿群成群結隊。松樹和杉樹的菸霧隔開了咫尺之遙,一座山峰長歗,萬座山峰都能聽到。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幅江南山水的美麗畫卷,通過描寫江水、巖石、春天的氣息、雨後的山間景色以及山間的生物,展現了大自然的甯靜和生機。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情感融郃在一起,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友人的思唸之情。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清新、甯靜的感受,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眡。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