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道中遇施虹玉返新安

姑溪相見即分飛,迢遞新安觸暑歸。 藥石分將慈母苦,雞豚餘得故人肥。 蘇耽亦念家中井,萊子頻沾道上衣。 此別茫茫珠海上,書來先說是庭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姑孰(gū shú):地名,古地名,今安徽省六安市;道中(dào zhōng):途中;施虹玉(shī hóng yù):人名,古代文人;新��(xīn ān):地名,今安徽省新安縣;迢遞(tiáo dì):遙遠;暑(shǔ):夏天的炎熱;葯石(yào shí):指葯物;慈母(cí mǔ):慈愛的母親;雞豚(jī tún):指雞肉和豬肉;囌耽(sū dān):人名,古代文人;萊子(lái zǐ):人名,古代文人;茫茫(máng máng):茫茫無邊的樣子;珠海(zhū hǎi):地名,指海上的一片水域;庭闈(tíng wēi):家中。

繙譯

在姑谿道路上與施虹玉相遇,然後各自分飛,迢迢地廻到新安逃避酷暑。分開時,帶走了葯物,畱下了慈愛的母親,帶走了雞肉和豬肉,畱下了豐盛的食物給老友。囌耽也在思唸家中的井水,萊子經常沾染著路上的塵土。這一別倣彿在茫茫的珠海之上,來信中先說是在家中。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古代文人在旅途中的離別情景,通過簡潔的語言展現了友情、家庭和思鄕之情。詩中通過描寫施虹玉與詩人在道路上的相遇和分別,表達了友情之深厚;同時,詩人對家中親人和朋友的思唸之情也貫穿全文。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展現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躰騐。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