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桂林

太華兒孫在桂林,參天筍石總森森。 東西柱向穿山出,左右江連嶠水深。 光祿堂前曾酌酒,伏波巖上覆鳴琴。 軍書一卷留苔蘚,他日思從洞口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桂林:地名,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
  • 太華:地名,指太華山,位於陝西省。
  • 筍石:指形狀像筍的石頭。
  • 穿山:山名,又稱穿山嶺,位於桂林市。
  • (qiáo):山脈。
  • 光祿堂:古代官署名。
  • 伏波巖:地名,位於桂林市。
  • 軍書:指軍中的文書。

翻譯

太華的後代子孫在桂林,高大的筍石林立。 東西山脈從穿山延伸而出,左右兩岸的江水連綿不絕。 曾在光祿堂前暢飲美酒,又在伏波巖上彈奏琴聲。 一卷軍書被留在苔蘚之中,期待有一天再去尋找洞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桂林的壯麗景色和悠久歷史,通過描寫太華山後代子孫在桂林的生活,展現了桂林的山水之美和文化底蘊。詩人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桂林的山川風光,表達了對這片土地的眷戀和嚮往。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詩意,展現了詩人對桂林的熱愛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