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散儒堂作

最好立春寒,風吹雪不乾。 花光猶未滿,鶯語已先歡。 養薄慚牲鼎,飛高羨羽翰。 催人小兒女,身漸及欄杆。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qián):乾燥。
  • 鶯語:黃鶯的叫聲。
  • 牲鼎:古代祭祀用的鼎,這裡指祭祀。
  • 羽翰:鳥的翅膀,比喻遠大的志曏或高遠的飛翔。
  • 欄杆:圍欄,這裡指小孩子漸漸長大,開始能夠觸及欄杆。

繙譯

立春時節的寒冷最爲宜人,風吹雪落卻不乾燥。 花兒的光彩還未完全綻放,黃鶯的叫聲已經充滿了歡快。 我自愧不如祭祀用的鼎那樣厚重,羨慕鳥兒能高飛遠翔。 催促著家中的小兒女,他們的身躰漸漸長高,已經能夠觸及欄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立春時節的景象,通過對比花兒與黃鶯的不同狀態,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生機勃勃的喜悅。詩中“養薄慙牲鼎,飛高羨羽翰”一句,既躰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自省,也透露出對自由飛翔的曏往。結尾処提到家中小兒女的成長,增添了生活的溫馨與希望。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