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承明輔方伯:指承明,輔佐方伯的人。方伯,古代官職名。
- 祕示:祕密的指示或信息。
- 奉答:恭敬地回答。
- 歸田:指辭官歸隱。
- 浮名:虛名。
- 離羣:離開人羣,指隱居。
- 西竺:指印度,佛教的發源地。
- 三生:佛教用語,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生命。
- 華陽:地名,這裏可能指華陽國,古代國名。
- 十賚文:指十種功德或恩賜的文書。
- 長短日:指不論日子長短,即不論時間如何。
- 身堪作卷舒雲:比喻身體可以像雲一樣自由卷舒,意指生活自由自在。
- 無師智:指不需要老師指導就能領悟的智慧。
- 俗耳:指世俗之人的耳朵,即普通人。
翻譯
你問我歸隱田園有何所言,我已經將所有的虛名都拋棄,任由自己離開人羣。我害怕聽到印度佛教關於三生的教誨,也懶得去乞求華陽國賜予的十種功德文書。有酒相伴,不論日子長短,我的身體就像雲一樣自由自在,可以隨意卷舒。我知道你擁有無需老師指導就能領悟的智慧,請不要讓這種智慧被世俗之人聽到。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歸隱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名利的超脫。詩中,「浮名損盡任離羣」一句,直接表明了作者對虛名的厭棄和對隱居生活的選擇。後文通過對「西竺三生語」和「華陽十賚文」的拒絕,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對精神自由的追求。最後兩句則讚美了對方的高深智慧,並希望這種智慧不被世俗所玷污,體現了作者對精神境界的珍視。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