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司理公與餘有國士之知二紀餘矣其猶子太史君會於薊門始成此寄
曾沾拂拭與羣髦,回首垂髫已二毛。
鬥色舊爲雷煥劍,風塵今愧呂虔刀。
峯過衡嶽鴻偏晚,水入湘江鯉更勞。
不待薊門逢玉樹,久知賢叔似山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國士之知:指受到國家級的賞識和知遇。
- 二紀:古代以十二年爲一紀,二紀即二十四年。
- 猶子:姪子。
- 薊門: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帶。
- 拂拭:原指擦拭,這裡比喻提拔、賞識。
- 群髦:指衆多英才。
- 二毛:指頭發斑白,比喻年紀已老。
- 鬭色:指寶劍的光芒。
- 雷煥劍:傳說中雷煥所鑄的寶劍,這裡比喻珍貴的才能。
- 風塵:指旅途的艱辛。
- 呂虔刀:三國時期呂虔的寶刀,這裡比喻高貴的品質。
- 衡嶽:指南嶽衡山。
- 湘江:湖南省的一條主要河流。
- 玉樹:比喻才貌雙全的人。
- 山濤:西晉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以賢能著稱。
繙譯
曾經受到您的提拔與衆多英才竝列,廻首過去,童年已逝,如今已是頭發斑白。 我的才華如同雷煥的寶劍般閃耀,但如今在旅途中卻感到愧對呂虔那樣的高貴。 像鴻雁飛過衡山時已晚,像鯉魚遊入湘江更加勞累。 不必等到在薊門遇見玉樹臨風的人,早已知道您的姪子就像山濤一樣賢能。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陳司理公的深厚感激之情,以及對其姪子的贊賞。詩中通過對比自己的現狀與過去的榮耀,展現了時間的流逝與人生的變遷。同時,通過比喻和典故,贊美了陳司理公及其姪子的才華與品質,表達了對他們的敬仰與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達能力。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共戲樂 》 —— [ 明 ] 王世貞
- 《 覽古感時偶成十古律 》 —— [ 明 ] 王世貞
- 《 贈姚繼文學憲由楚遷江西大參 》 —— [ 明 ] 王世貞
- 《 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 —— [ 明 ] 王世貞
- 《 休承在湖學以此十五幀見寄瀟灑衝澹故不易及因題其後而藏之 》 —— [ 明 ] 王世貞
- 《 剪鶴翅偶成 》 —— [ 明 ] 王世貞
- 《 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 —— [ 明 ] 王世貞
- 《 餘自三月朔抵留任於今百三十日矣中間所見所聞有可憂可憫可悲可恨者信筆便成二十絕句至於適意之作十不能一亦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