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助甫自陜西參議遷按察開府於池久之不至乃聞仍移陜西按察賦此寄之

候吏江頭黯盡還,依然真氣向函關。 自來河內無如寇,又道徵西祗一班。 露冕再行三輔雨,除書虛攝九華山。 祇愁沙塞黃塵色,漸入麒麟畫裏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候吏:等候的使者。
  • 江頭:江邊。
  • 黯盡:黯然消失。
  • 真氣:指人的精神狀態或意志力。
  • 函關:即函谷關,古代著名關隘,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境內。
  • 河內:古代地區名,指黃河以北地區。
  • :敵人或盜匪。
  • 徵西:指向西征伐。
  • 一班:一羣,一批。
  • 露冕:指官員出巡時戴的帽子,這裏代指出巡。
  • 三輔:古代京城附近的地區,這裏指京城附近。
  • 除書:任命官員的文書。
  • 九華山:山名,位於今安徽省池州市境內。
  • 沙塞:沙漠邊塞。
  • 黃塵色:指沙漠中的黃色塵土。
  • 麒麟畫:指宮廷中的壁畫,這裏比喻爲朝廷中的畫像。

翻譯

等候的使者在江邊黯然消失,但你的精神依舊堅定如函谷關。 自古以來,河內地區沒有像你這樣的寇敵,又說徵西的隊伍只是一羣。 你戴着露冕再次出巡,爲三輔地區帶來雨水,任命的文書卻虛攝了九華山。 只擔心沙漠邊塞的黃塵,漸漸侵入你在朝廷畫像中的容顏。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張助甫的敬佩與擔憂。詩中,「真氣」與「函關」比喻張助甫的堅定與不屈,而「河內無如寇」則讚揚其在河內的英勇。後兩句通過「露冕」與「除書」的對比,暗示了張助甫的實際功績與朝廷的虛名之間的矛盾。結尾的「沙塞黃塵」與「麒麟畫」則隱喻了邊疆的艱苦與朝廷的安逸,以及這種環境對張助甫形象的可能影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