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城寒食歌四章

· 成鷲
亭山山下守陵戶,日久都忘陵下住。 新蒲細柳掩鬆楸,綠墅青苗改封樹。 春犁耕破壟頭雲,梓宮棄擲由童豎。 玉魚金盌出人間,白璧明珠委行路。 自從衆寶盡輸官,剩有陰房穴狐兔。 山前啼鳥不知名,相呼相喚歸何處。 流花橋下水聲哀,素馨冢畔春光妒。 袞衣玉食能幾時,白草黃壤等閒度。 令人長憶古軒轅,鼎湖龍去無朝暮。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