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燈

· 成鷲
來時袞袞去匆匆,結束狂心付化工。 大火聚邊多躍冶,只輪車上一徵蓬。 圓機靜會當方寸,冷眼旁觀笑熱中。 今古交馳爭似此,紛紛人在紙屏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袞袞(gǔn gǔn):形容連續不斷,匆匆忙忙的樣子。
  • 結束:這裏指約束、控制。
  • 狂心:放縱不羈的心思。
  • 付化工:交給自然的變化。
  • 大火聚:比喻熱鬧繁華的場所。
  • 躍冶:在冶煉中跳躍,比喻活躍、熱烈。
  • 只輪車:古代的一種車輛,這裏比喻快速移動。
  • 徵蓬:隨風飄蕩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 圓機:圓滑的機巧,指靈活變通。
  • 當方寸:在心中。
  • 冷眼旁觀:冷靜地從旁觀察。
  • 熱中:內心熱情或焦慮。
  • 交馳:相互追逐。
  • 紙屏風:比喻虛幻不實的事物。

翻譯

來時匆匆忙忙,去時也是匆匆,我約束住放縱的心思,交給自然的變化。在繁華熱鬧的地方,人們活躍熱烈,而我就像只輪車上的漂泊者。我內心靈活變通,靜靜地體會着這一切,冷靜地從旁觀察,笑看那些內心熱情或焦慮的人。古今之間的追逐,又怎能比得上這般情景,人們紛紛擾擾,卻如同在紙屏風上一般虛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繁華與漂泊,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的冷靜觀察和超然態度。詩中「來時袞袞去匆匆」描繪了人生的匆忙無常,而「結束狂心付化工」則體現了作者將放縱的心思交給自然,尋求內心的平靜。後文通過「大火聚」與「只輪車」的對比,進一步以繁華與漂泊的意象,展現了世間的喧囂與個人的孤獨。最後,作者以「圓機靜會」和「冷眼旁觀」來表達自己的超然,以及對世間紛擾的深刻洞察,認爲這一切都如同「紙屏風」般虛幻,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超脫世俗的情懷。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