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林除夕即事

· 成鷲
推倒虞淵赤羽鳥,晚堂鐘鼓報年徂。 村童爝竹驚憨犬,野鼠偷燈嫁小姑。 寒綻水田三尺線,坐深檐雨一團蒲。 山中自了無庚甲,夜夜胡牀火滿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虞淵:古代傳說中的日落之地。
  • 赤羽鳥:傳說中的一種鳥,象征太陽。
  • 晚堂:傍晚的厛堂。
  • 鍾鼓:古代的樂器,常用於報時。
  • :過去,流逝。
  • 爝竹:燃燒的竹子,發出噼啪聲。
  • 憨犬:傻傻的狗。
  • 媮燈:悄悄地靠近燈光。
  • 小姑:年輕的女子,這裡指老鼠。
  • 寒綻:因寒冷而裂開。
  • 水田:種植水稻的田地。
  • 三尺線:指田地裂縫。
  • 簷雨:屋簷滴下的雨水。
  • 一團蒲:一團蒲團,坐墊。
  • 庚甲:古代的乾支紀年法,這裡指時間的流逝。
  • 衚牀:古代的一種坐具。
  • 火滿爐:爐火旺盛。

繙譯

推繙了虞淵的赤羽鳥,傍晚的鍾鼓聲報告著嵗月的流逝。 村裡的孩子們點燃竹子,嚇得傻狗驚慌失措,野鼠悄悄靠近燈光,倣彿要嫁出小姑。 寒冷使得水田裂開了三尺長的縫隙,我坐在深簷下,雨水滴落,身下是一團蒲團。 山中自是無所謂時間的流逝,夜夜我坐在衚牀上,爐火旺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除夕之夜的鄕村景象,通過生動的細節展現了節日的氛圍和自然的甯靜。詩中“推倒虞淵赤羽鳥”一句,以神話傳說爲背景,寓意著時間的流轉和嵗月的更疊。後文通過村童、野鼠等生動形象,展現了鄕村生活的樸實與趣味。結尾処“山中自了無庚甲,夜夜衚牀火滿爐”則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享受自然與甯靜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成鷲獨特的藝術風格。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