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周畏齋韻贈敖氣完貳尹

· 祁順
事君論道不論官,瀝血書辭見肺肝。 自昔朝陽爭識鳳,如今枳棘暫棲鸞。 江湖遠念懸雙闕,霄漢賢聲動百蠻。 公論到頭應有定,莫將榮辱眼前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瀝血書辤見肺肝(瀝血:竭盡全力,比喻極其誠懇。)

自昔朝陽爭識鳳(朝陽:早晨的陽光,比喻美好的開始。)

如今枳棘暫棲鸞(枳棘:多刺的灌木,比喻睏境。)

霄漢賢聲動百蠻(霄漢:天空,比喻高遠。)

公論到頭應有定(公論:公衆的評價。)

繙譯

論事君之道,不在於官職高低,而是要竭盡全力,真誠表達內心的想法。

自古以來,人們都渴望在美好的開始時就能識別出傑出的人才,

如今,即使身処睏境,也衹是暫時棲息,如同鳳凰在多刺的灌木中。

對遠方的江湖充滿思唸,心中牽掛著雙闕(指朝廷),

賢者的名聲如同天空般高遠,感動了百蠻(指邊遠地區)。

公衆的評價最終會有定論,不要衹看眼前的榮辱。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忠誠與才能的看法,強調了真誠與堅持的重要性。詩中通過“瀝血書辤”展現了作者對忠誠的極致追求,而“自昔朝陽爭識鳳”與“如今枳棘暫棲鸞”則形成對比,突出了即使在睏境中,真正的才能也不會被埋沒。最後兩句則提醒人們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被眼前的榮辱所迷惑,公論最終會給出公正的評價。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忠誠與才能的堅定信唸。

祁順

明廣東東莞人,字致和,號巽川。天順四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進郎中。成化中使朝鮮,不受金繒,拒聲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