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寓中宿華嚴精舍舍後有樹名九里香花葉並茂李東園賦詩六章予至而和之亦觸物寫懷之意云爾
悠悠行路客,折盡嶺頭梅。
憐爾得真性,何天可借培。
隔牆人躑躅,薄暮鶴徘徊。
點盡蒼苔色,明朝花又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寓中:寄居之所。
- 華嚴精舍:指華嚴宗的修行場所。
- 九里香:一種植物,其花葉並茂,香氣濃郁。
- 李東園: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道。
- 賦詩:創作詩歌。
- 和之:和詩,即根據他人的詩作創作迴應的詩。
- 觸物寫懷:通過觀察事物來表達內心的情感。
- 悠悠:形容時間長久或心情悠閒。
- 行路客:旅途中的行人。
- 折盡:全部折斷。
- 嶺頭梅:山嶺上的梅花。
- 憐爾:憐愛你。
- 得真性:保持了本真的性情。
- 何天可借培:何處可以借得天時地利來培育。
- 隔牆人躑躅:隔着牆的人猶豫不決。
- 薄暮:傍晚時分。
- 鶴徘徊:鶴在空中盤旋。
- 點盡蒼苔色:指蒼苔的顏色被覆蓋或消失。
- 明朝花又開:明天早晨花兒又會開放。
翻譯
我是一個悠閒的旅人,走過了許多山嶺,折盡了嶺上的梅花。 我憐愛你保持了本真的性情,但何處可以借得天時地利來培育你呢? 隔着牆的人猶豫不決,傍晚時分,鶴在空中盤旋。 蒼苔的顏色被覆蓋或消失,但明天早晨,花兒又會開放。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秋日旅途中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和對生命本真的珍視。詩中「悠悠行路客,折盡嶺頭梅」展現了詩人旅途的悠閒與對梅花的喜愛,而「憐爾得真性,何天可借培」則透露出對保持本真性情的讚賞與對培育環境的渴望。後兩句通過對傍晚時分鶴的徘徊和蒼苔色的描寫,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對自然循環不息、生命力頑強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