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立春日奉觀音大士登海潮巖夜宿巖中謾賦一章

· 成鷲
天空海闊巖岫迥,雲開月落鐘磬冷。 夜長燭短光搖搖,不見孤僧見孤影。 普陀老子丈六身,伽黎瓔珞金光炳。 天龍擁出萬山中,師王踞坐羣峯頂。 一朝頑石爭點頭,萬古江山闢靈境。 笑殺羅浮老古錐,鐵鉢分身遙赴請。 蒲團坐破草鞋穿,留與人間成話柄。 無端踏上最高峯,側耳潮音發深省。 長伸兩腳得安眠,直到紅輪出東嶺。 無手人撾毒鼓鳴,無耳石人心自領。 借問下方聞未聞,昨宵誰夢還誰醒。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