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張北山過大通見贈賦答

· 成鷲
隔江聞有北山翁,如雷灌耳心先通。 曾從卷帙見佳句,百尺寒冰洗塵慮。 出聞儒者講理學,同聲合喙推先覺。 爲訪程朱似續人,遊遍八方週五嶽。 輕車指北還指南,直到仙羊方駐腳。 席不暇煖突不黔,延佇二樵神躍躍。 與來杖策入朱明,四百峯頭嘯一聲。 更尋七十二峯去,信宿雲端吟月明。 行吟更問江門道,白沙祠墓生荒草。 登堂一拜一題詩,銀榜貞珉傳麗藻。 歸來過我大通禪,袖出新詩見懷抱。 詩中許我王老師,是則是矣非亦非。 老師不打鼓與笛,大通鼓笛全不識。 詩中許我如澹公,似則似矣同不同。 澹公無可無不可,大通有可有不可。 詩中許我爲忠孝,教外何曾涉名教。 先生名教有住著,大通名教無住著。 早來池上看蓮花,莫放蓮花自開落。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