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平山庵主兼貽譚氏諸阮

· 成鷲
千家煙火隱雲嵐,一個真僧守破庵。 行腳不妨隨我住,枯禪還喜有人蔘。 竹林諸阮分南北,蓮社羣賢數二三。 咫尺烏衣門巷近,出牆紅樹間黃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煙火:指人家的炊煙。
  • 雲嵐:山中的雲霧。
  • 真僧:真正的僧人,指修行有成的和尚。
  • 守破庵:守護着破舊的寺廟。
  • 行腳:指僧人云遊四方。
  • 枯禪:指靜坐冥想的修行方式。
  • :參悟,指學習和領悟佛法。
  • 竹林諸阮:指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和阮咸,這裏泛指賢人。
  • 蓮社:佛教中的一個社團,這裏指聚集的賢人。
  • 烏衣門巷:指南京的烏衣巷,這裏泛指賢人聚集的地方。
  • 出牆紅樹:指牆外的紅葉樹。
  • 黃柑:黃色的柑橘。

翻譯

在千家萬戶的炊煙和山間的雲霧中,有一位真正的僧人守護着破舊的寺廟。他願意與我一同雲遊四方,也喜歡有人來參悟他靜坐冥想的修行。竹林中的賢人們分散在南北,蓮社裏的賢人數目不多,只有兩三個。這裏離烏衣巷很近,牆外的紅葉樹間夾雜着黃色的柑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僧人在繁華與寧靜之間的堅守,以及他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詩中「千家煙火隱雲嵐」與「一個真僧守破庵」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僧人的超然與孤獨。後句表達了僧人對於修行生活的滿足,以及對於有人能理解並參與其中的喜悅。最後兩句則通過具體的景象,展現了僧人所在環境的寧靜與美好,同時也暗示了賢人聚集的文化氛圍。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