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屏跡:隱居。
- 西疇:西邊的田地。
- 羽毛輕:比喻世事不重要。
- 犁鋤:耕作的工具。
- 無榮辱:不在乎名利。
- 仁義爲途:以仁義作爲行爲準則。
- 絕送迎:斷絕了世俗的應酬。
- 萬疊好山:形容山巒重疊,景色優美。
- 牛背看:在牛背上欣賞風景。
- 一蓑春雨:一件蓑衣在春雨中。
- 隴頭耕:在田間耕作。
- 荷钁:扛着鋤頭。
- 嚴光:東漢時期的隱士。
- 管寧:三國時期的隱士。
翻譯
隱居在西邊的田地,遠離名聲,眼中的世事如同羽毛般輕。 與犁鋤爲伴,不在乎名利,以仁義爲行爲準則,斷絕了世俗的應酬。 在牛背上欣賞着重重疊疊的美麗山巒,一件蓑衣在春雨中,在田間耕作。 如果有人扛着鋤頭來訪,那不會是嚴光就是管寧。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的生活態度和田園風光。通過「屏跡西疇」、「犁鋤作伴」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名利的超然態度。詩中的「萬疊好山牛背看,一蓑春雨隴頭耕」生動地展現了田園生活的寧靜與美好。結尾的「不是嚴光即管寧」則巧妙地點出了隱士的高潔品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讚美和對世俗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