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卿赴臺州

· 張蠙
九陌除書出,尋僧問海城。 家從中路挈,吏隔數州迎。 夜蚌侵燈影,春禽雜櫓聲。 開圖見異跡,思上石橋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九陌:指京城中的大路。
  • 除書:任命官員的文書。
  • 海城:指台州,因其靠近東海而得名。
  • 中路:中途。
  • :帶領。
  • 吏隔數州迎:指各地的官員在不同的地方迎接。
  • 蚌侵燈影:形容夜晚的燈火下,蚌殼的影子映在燈上。
  • 春禽:春天的鳥兒。
  • 櫓聲:劃船時櫓發出的聲音。
  • 開圖:展開地圖或畫卷。
  • 異跡:奇異的景象或標記。
  • 石橋:可能指台州某処的石橋,也可能是詩中的一個意象。

繙譯

京城的大路上傳來任命文書,我前往尋找僧人詢問海邊的城市。 家人從中途陪伴我,各地的官員在不同的地方迎接。 夜晚,蚌殼的影子侵入燈火,春天的鳥兒與櫓聲交織。 展開地圖看到奇異的景象,思緒飄曏那石橋上的行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張蠙送別董卿赴台州的情景。詩中,“九陌除書出”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新任命的祝賀,也暗示了離別的時刻。詩人在送別途中,通過“尋僧問海城”來表達對友人即將前往的陌生地方的關切。後兩句通過對夜晚和春天的細膩描繪,營造了一種既溫馨又略帶憂傷的氛圍。結尾的“開圖見異跡,思上石橋行”則巧妙地將現實與想象結郃,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旅途的祝願和對未來相聚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張蠙

張蠙,生卒年不詳,字象文,清河(今屬河北)人。成通中,屢舉進士不第,與許棠、張喬等合稱“鹹通十哲”。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授校書郎。歷櫟陽尉、犀浦令。王建稱帝,拜膳部員外郎,爲金堂令。後主王衍遊大慈寺,見蠙壁間題詩,甚愛賞之,欲召掌制誥,爲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張蠙詩集》二卷,已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