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早上人馬出奔郡城以東,眾人分守圍獵淺草叢中。
紅旗招展嚮著初昇太陽,白馬奔馳迎著烈烈勁風。
反手先從背後抽出金箭,翻身再滿滿地拉開角弓。
眾人喝彩共同所指之處,一隻大雁墜落十里高空。
注釋
题目一作《观魏博何相公猎》;晓出郡城东,一作“禁城东”。
李司空:未詳何人,疑指唐代中期名將、西平郡王李晟二子李願或李愬。
獵:打獵。
郡城:郡治所在地。此指徐州城。
紅旗:古代用作軍旗或用於儀仗隊的紅色旗。
金鏃:金屬製成的箭頭。這裏指箭。唐·皮日休《館娃宮懷古》詩:「弩臺雨壞逢金鏃,香徑泥銷露玉釵。」
角弓:以獸角為飾的良弓。《詩經·小雅·角弓》:「駁騂角弓,翩其反矣。」朱熹集傳:「角弓,以角飾弓也。」
序
《觀徐州李司空獵》是唐代詩人張祜創作的一首五律。唐代中期名將、西平郡王李晟二子李願、李愬都曾出鎮徐州。其中李願於長慶元年(公元821年)爲檢校司空。此詩可能就作於這段時間前後。
此诗主要写李司空打猎的过程以及众人观猎的情貌,塑造了一个武艺高超的英勇骑士形象。诗先叙事,铺写背景。前二联描写旭日东升、晨风方起、红旗猎猎、骏马奔驰,铺开了一幅围猎的宏大场景,为主人公出场做好铺垫。接着写英雄人物亮相出场。颈联正面描写这位骁勇猎手当众显露猎射飞鴈,表现其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尾联通过随从和观猎者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了主人公的射艺超群。全诗取材精确,剪裁得当,写得乾净利落。
詩的起聯兩句敍事:「曉出禁城」,點明圍獵時間;「分圍淺草」,寫出壯闊場面。兩句爲全詩鋪寫了一箇背景,畫面開朗,色彩鮮麗。
頷聯「紅旗開嚮日,白馬驟迎風」中的「紅旗嚮日」,色彩何其耀目;「白馬迎風」,氣宇何等軒昂!
總括詩的前半部分,一至三句,是以朝霞滿天,晨風拂煦,綠草如茵,紅旗嚮日,作爲人物亮相之前的壯麗場景,緊接而來的「白馬驟迎風」一句,是英雄人物躍馬出場,施展渾身「帥」勁的亮相動作。由此而下,此詩便將寫作重心轉到這位驍勇騎士當眾顯露獵射飛鴈,矯健靈活的傑出身手上去。
「背手抽金鏃」,是正面描寫騎士背手取箭的動作,著一「抽」字,手勢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見身段之靈巧。「翻身控角弓」,彎弓名之曰「控」,這就進一步展現了射者臂力強勁的架勢,「控」之而再來一箇「鷂子翻身」的漂亮動作,造型又是多麽健美!
對於這位英雄射手的眞正的評價,當然不是停畱在一招一式的動作表面。關鍵所在,畢竟還有待於亮出他那百步穿楊的驚人絶技。果然,刹那之間,就在圍觀的人群中間,突然爆發出一陣哄然的歡呼,幷且一齊指嚮遙遠的天空。原來藍天高處,一隻帶箭的鴻鴈,垂著雙翅,直嚮地面墜落下來。東坡詞云:「高處不勝寒。」此處「寒空」之「寒」,雖有點出時令的作用,但主要在渲染高飛鴻鴈的凌絶蒼穹,從而加強了一箭高高命中的神異氣氛。
全詩至此,戛然而止。由於射鴈成功而出現的歡聲雷動的熱烈場面,自可畱給讀者去想象了。
此詩在取材方面,乾凈利索地衹寫場面中的一個人物,而且又衹寫此一馬上英雄的一箇手勢與一箇身段,幷以刹那之間鴈落寒空的獨特鏡頭使之逬發異彩,取材之精确,描寫綫條之明快,确乎令人隨同「萬人齊指」而爲之歡呼叫絶。

張祜
張祜(hù):字承吉,行三,生卒年不確。郡望淸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籍貫南陽(今屬河南),晩年居丹陽(今屬江蘇)。初依李光顏,後寓姑蘇,曾謁白居易。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爲內臣所抑,一説爲元稹所抑。遂至淮南。會昌五年,往謁池州刺史杜牧,遊宴唱和,甚爲相得。會昌末大中初,經楚州北遊河陽、滑州等地。後歸丹陽曲阿地,筑室隱居,以布衣終身。雖「屢蒙方鎭論薦」,卻未沾朝廷寸祿。長年浪跡江湖,或爲外府從事,或爲大僚幕賓。所歴之地極廣,北至塞北,南極嶺南,西至襄 漢、馬嵬,東極於海,均有詩篇可考。自云「顛狂遍九州」,陸龜蒙謂祜「受辟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輒自劾去」(《甫里先生文集·卷十·和過張祜處士丹陽故居》詩序。《唐詩紀事·卷五十二》作「皮日休云」,誤。)故一生蹭蹬。卒於唐宣宗 大中年間,年約六十餘。祜詩之佳者首推宮詞,委婉多諷,藝術造詣之高,容或在元、白之上。次則體物圖貌,描繪山水,題詠名寺之作,誠如陸龜蒙所云:「善題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別處。」(《甫里先生文集·卷十·和過張祜處士丹陽故居》詩序。)其邊塞詩數量雖少而質量卻高,能嗣高、岑遺響。其投獻大僚諸作,類皆五言長律,頗見工力,按之皆與史合,有少陵之遺風。祜詩無僻字僻典,無詭怪陸離之狀,純熟工整,流轉自然。俱眼前事、眼前景,人人習見,而祜爲之,情趣盎然,平易近人而不流於淺易庸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宋 蜀刻《張承吉文集》十卷,最稱完備。《全唐詩》存詩二卷,遺漏甚多。《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一百五十五首,斷句八,題一則。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五十二》、《唐才子傳·卷六》、《雲溪友議》等。譚優學有《張祜行年考》。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