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溪西亭晚望

· 張籍
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頭。 夕陰生遠岫,斜照逐迴流。 此地動歸思,逢人方倦遊。 吳興耆舊盡,空見白蘋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霅(zhà)溪:水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
  • 西亭:亭名,位於霅溪西岸。
  • 柳岸頭:柳樹成行的岸邊。
  • 夕陰:傍晚的陰雲。
  • 遠岫(xiù):遠處的山峯。
  • 斜照:斜陽的照射。
  • 迴流:水流回旋的地方。
  • 歸思:思鄉之情。
  • 倦遊:厭倦了遊歷。
  • 耆(qí)舊:年高而有聲望的人,這裏指舊時的朋友或熟人。
  • 白蘋(pín)州:長滿白蘋的水中小島,這裏可能指霅溪中的某個地方。

翻譯

霅溪的水碧綠而悠長,西亭就坐落在柳樹成行的岸邊。傍晚的陰雲從遠山上升起,斜陽的光芒隨着迴旋的水流追逐。這個地方喚起了我的思鄉之情,遇到人時我已厭倦了遊歷。吳興的老朋友們都已不在,只能看到長滿白蘋的小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霅溪西亭傍晚時分的所見所感。通過「霅水碧悠悠」和「西亭柳岸頭」的描繪,展現了寧靜而美麗的自然景色。後兩句「夕陰生遠岫,斜照逐迴流」則巧妙地捕捉了傍晚時分的光影變化,增添了詩意。詩的後半部分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過往時光的懷念,表達了對故鄉和舊友的深深思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張籍詩歌的獨特魅力。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