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新羅僧

· 張喬
東來此學禪,多病唸佛緣。 把錫離巖寺,收經上海船。 落帆敲石火,宿島汲瓶泉。 永向扶桑老,知無再少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把錫:手持錫杖,僧人出行時所持的杖。
  • 離巖寺:離開山中的寺廟。
  • 收經:收集或整理佛經。
  • 上海船:登上前往海上的船隻。
  • 敲石火:敲擊石頭以取火。
  • 宿島:在島上過夜。
  • 汲瓶泉:用瓶子汲取泉水。
  • 扶桑:古代對日本的稱呼。

翻譯

從東方來到這裏學習禪宗,因多病而唸佛。 手持錫杖離開了山中的寺廟,收集佛經後登上了前往海上的船隻。 落下帆布,敲擊石頭取火,夜晚在島上用瓶子汲取泉水。 永遠地向着扶桑之地老去,知道不會再有青春年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新羅僧人(來自朝鮮半島的僧侶)在唐朝學習禪宗後的歸途。詩中通過「把錫離巖寺」、「收經上海船」等句,展現了僧人離開寺廟、準備回國的情景。後兩句「落帆敲石火,宿島汲瓶泉」則生動地描繪了僧人在旅途中的艱辛與孤獨。結尾的「永向扶桑老,知無再少年」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對青春不再的深刻認識,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僧人旅途的同情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深刻理解。

張喬

張喬

張喬,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鹹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鹹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卷。事見《唐詩紀事》卷十七,《唐才子傳》卷十。 ► 1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