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聞洛濱吹笙

王子千年後,笙音五夜聞。 逶迤繞清洛,斷續下仙雲。 泄泄飄難定,啾啾曲未分。 松風助幽律,波月動輕文。 鳳管聽何遠,鸞聲若在羣。 暗空思羽蓋,餘氣自氛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洛濱:洛水之濱,指洛陽一帶地區。
  • 王子:指傳說中的仙人王子喬,善吹笙。
  • 五夜:即五更,古代將夜晚分爲五個時段,五夜即指深夜。
  • 逶迤(wēi yí):形容曲折綿延的樣子。
  • 泄泄(yì yì):形容聲音飄渺不定。
  • 啾啾(jiū jiū):形容聲音細碎。
  • 幽律:深沉的音樂旋律。
  • 波月:月光照在水面上形成的波光。
  • 鳳管:指笙,因其形狀似鳳而得名。
  • 鸞聲:指笙聲,鸞是傳說中的神鳥,常用來形容美妙的聲音。
  • 羽蓋:仙人的車蓋,形似羽毛。
  • 氛氳(fēn yūn):形容雲霧繚繞的樣子。

翻譯

在王子喬千年之後,深夜裏聽到了笙音。 它曲折綿延地環繞着清澈的洛水,斷斷續續地從仙雲中飄下。 聲音飄渺不定,細碎難分。 松風似乎在助長這深沉的旋律,月光照在水面上,波光輕動。 笙聲聽起來是那麼遙遠,彷彿鸞鳥的鳴叫就在羣鳥之中。 在暗空中,我思索着仙人的羽蓋,餘音繚繞,雲霧繚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深夜中聽到笙聲的情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神祕而幽遠的氛圍。詩中「王子千年後」一句,既表達了對古代仙人王子喬的懷念,也暗示了笙聲的古老與神祕。後文通過對笙聲的描繪,如「逶迤繞清洛」、「泄泄飄難定」等,展現了笙聲的飄渺與美妙,使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個充滿仙氣的世界。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古代仙境的嚮往和對美妙音樂的讚美。

張仲素

張仲素

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爲武寧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勳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如"嫋嫋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春閨思》),"夢裏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閨思》),刻畫細膩,委婉動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語言慷慨,意氣昂揚,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鬥精神。 ► 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