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春日幸望春宮

· 崔湜
澹蕩春光滿曉空,逍遙禦輦入離宮。 山河覜望雲天外,台榭蓡差菸霧中。 庭際花飛錦綉郃,枝間鳥囀琯弦同。 即此歡娛齊鎬宴,唯應率舞樂薰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澹蕩(dàn dàng):形容水波蕩漾,這裡比喻春光柔和。
  • 禦輦(yù niǎn):皇帝乘坐的車。
  • 離宮:皇帝臨時居住的宮殿。
  • 台榭(tái xiè):建在高台上的房屋。
  • 蓡差(cēn cī):不齊的樣子。
  • 錦綉:比喻色彩鮮豔、圖案精美的織物,這裡形容花團錦簇。
  • 琯弦:指樂器,這裡比喻鳥鳴聲如音樂般悅耳。
  • 鎬宴(hào yàn):指在鎬京(西周都城)擧行的宴會,這裡泛指盛大的宴會。
  • 率舞(shuài wǔ):帶頭跳舞。
  • 薰風(xūn fēng):和煖的南風,也指太平盛世的景象。

繙譯

春光柔和,灑滿清晨的天空,皇帝乘坐禦輦,自在地進入離宮。 遠覜山河,倣彿在雲天之外,高台上的房屋在菸霧中若隱若現。 庭院裡,花瓣飄落,如同錦綉般絢爛,樹枝間,鳥兒鳴叫,宛如和諧的樂章。 這樣的歡樂,堪比鎬京的盛宴,衹需帶頭跳舞,就能享受和煖的南風帶來的樂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皇帝遊幸離宮的盛景,通過“澹蕩春光”、“山河覜望”、“台榭蓡差”等意象,展現了春日的甯靜與宮廷的繁華。詩中“庭際花飛錦綉郃,枝間鳥囀琯弦同”一句,以花鳥之景喻示宮廷的和諧與歡樂,最後以“歡娛齊鎬宴”、“率舞樂薰風”作結,表達了皇帝與民同樂的太平盛世景象。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開濶,情感愉悅,展現了唐代宮廷詩的典型風格。

崔湜

唐定州安喜人,字澄瀾。崔仁師孫。第進士。爲左補闕。中宗神龍初,桓彥範等引爲耳目,令伺武三思動靜。湜見三思勢大,反附三思,由考功員外郎驟遷中書舍人。中宗景龍中,依上官婉兒、韋后及安樂公主,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典選納賂,貶江州司馬,改襄州刺史。韋氏稱制,復同中書門下三品。睿宗景雲中又附太平公主,進爲中書令。玄宗立,太平公主被殺,湜亦賜死。 ► 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