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聖朝:指當時的唐朝,意爲聖明的朝代。
- 大司空:古代官職名,這裏指裴司空。
- 元和:唐憲宗的年號,這裏指元和年間。
- 擁節:持節,古代使臣出使時所持的符節,這裏指裴司空出使。
- 漢水:河流名,位於中國中部。
- 舜城:指京城,古代傳說舜帝所建之城。
- 向老:指年老。
- 登科: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
- 丞相府:指丞相的官邸,這裏象徵着權力的中心。
- 江邊楊柳:江邊的柳樹,常用來象徵離別或時光的流逝。
- 秋風:秋天的風,常帶有蕭瑟、淒涼的意味。
翻譯
在這個聖明的朝代,人們特別重視大司空裴公,他被譽爲元和年間的第一功臣。他手持符節,高臨漢水之上,題寫的詩篇遠傳至京城之中。我們都驚訝於多年未見,已至老境,更回憶起當年一同登科的舊日時光。誰不盼望回到丞相府,而今江邊的楊柳又隨秋風搖曳,增添了幾分淒涼。
賞析
這首詩是張籍對裴司空的讚頌與懷念。詩中,「聖朝偏重大司空」一句,直接表達了對裴司空在朝中的重要地位和功績的認可。通過「擁節高臨漢水上,題詩遠入舜城中」,詩人描繪了裴司空出使的威嚴與詩才的遠播。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與裴司空多年未見的感慨,以及對共同登科的往事的回憶。結尾的「江邊楊柳又秋風」則巧妙地以景結情,抒發了對時光流逝和離別之情的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往昔歲月的無限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