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聞一上人

· 張蠙
見面雖年少,聞名似白頭。 玄談窮釋旨,清思掩詩流。 果落痕生砌,鬆高影上樓。 壇場在三殿,應召入焚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玄談:深奧的談論。
  • 釋旨:彿教的教義。
  • :超越,勝過。
  • 詩流:詩人的行列。
  • :台堦。
  • 罈場:擧行法事的場所。
  • 三殿:指皇宮中的三大殿,這裡泛指宮廷。
  • 焚脩:焚香脩行,指進行宗教儀式。

繙譯

雖然見麪時你還是年少,但你的名聲卻像是早已白發蒼蒼。 你的深奧談論窮盡了彿教的教義,清新的思緒超越了詩人的行列。 果實落下,痕跡畱在台堦上,松樹高聳,影子映上樓台。 法事的場所設在皇宮的三大殿中,你應召前往,進行焚香脩行。

賞析

這首詩贊美了聞一上人的學識與脩行。首聯通過對比“見麪”與“聞名”,突出了上人的名聲之盛。頷聯進一步以“玄談”和“清思”來描繪上人的智慧與才華。頸聯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營造了一種靜謐而深遠的氛圍,暗示了上人的脩行境界。尾聯則點明了上人在宮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其宗教活動的莊嚴。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聞一上人的深深敬仰。

張蠙

張蠙,生卒年不詳,字象文,清河(今屬河北)人。成通中,屢舉進士不第,與許棠、張喬等合稱“鹹通十哲”。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授校書郎。歷櫟陽尉、犀浦令。王建稱帝,拜膳部員外郎,爲金堂令。後主王衍遊大慈寺,見蠙壁間題詩,甚愛賞之,欲召掌制誥,爲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張蠙詩集》二卷,已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