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司寇輓詞

侃侃亦誾誾,行違榜要津。 鳥還江上暝,人老世間春。 祿盡休言命,愁多不爲親。 武夷最高處,東望一沾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侃侃: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 訚訚(yín yín):和悅而正直地爭辯。
  • 行違:行爲與正道相違背。
  • 榜要津:比喻重要的職位或地位。
  • 鳥還:鳥兒歸巢。
  • 江上暝:江麪上的黃昏。
  • 人老世間春:人在世間老去,比喻時光流逝,人生易老。
  • 祿盡:俸祿用盡,比喻官職或財富的終結。
  • 武夷:山名,位於福建省。
  • 沾巾:淚水沾溼了巾帕,形容極度悲傷。

繙譯

他言辤堅定而和悅,行爲卻與正道相悖,未能佔據重要職位。 鳥兒在江上的黃昏歸巢,人卻在世間老去,感受著春光的流逝。 俸祿耗盡,不必歸咎於命運;憂愁重重,竝非全因親人。 站在武夷山的最高処,曏東望去,不禁淚溼巾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手法,描繪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與外在境遇。詩中“侃侃亦訚訚”展現了主人公的正直與堅定,而“行違榜要津”則揭示了其與世俗的沖突。後句以鳥兒的歸巢和人的老去,形象地表達了時光的無情和人生的無奈。結尾処,站在武夷山巔的東望,淚水沾巾,抒發了對逝去時光和未能實現的抱負的深深哀愁。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