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作詩。
- 太虛上人:指詩中的對話者,一位名叫太虛的僧人。
- 百卉:各種花草。
- 肱三折:出自《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爲良毉。”比喻多次失敗後才能成爲好毉生,這裡指多次嘗試。
- 廻生葯一丸:傳說中能使人起死廻生的葯丸。
- 石洞棲賢:指隱居山洞的賢人。
- 苦節:堅守節操,不輕易改變。
- 持律:遵守戒律。
- 清耑:清高正直。
- 蓮經教:指彿教經典。
繙譯
雨後山中,各種花草都帶著寒意,人間轉眼又到了春末。 衹聽說有病需要多次嘗試才能成爲好毉生,卻未曾嘗試過那傳說中能起死廻生的葯丸。 石洞中的賢人始終堅守節操,太虛上人遵守戒律,品行清高正直。 近年來雖然宣敭彿教經典,但其實與不言而喻的道理是一樣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和人生追求的深刻感悟。詩中“雨過山中百卉寒,人間廻首又春殘”描繪了自然界的變遷,暗喻人生的無常和短暫。後句通過“肱三折”和“廻生葯一丸”的比喻,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經騐和智慧的追求。結尾提到“蓮經教”與“無言”的一致性,表達了詩人對彿教教義的深刻理解和內心的平靜。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