檃括南華經詞旨述內篇六言七章逍遙遊

人間世久沉沉,不可奈何若今。行衛三徒曷免,使齊兩患誰禁。 觀螳每畏當轍,養虎鬚知怒心。櫟社千年詬厲,楚狂盡日歌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檃括:整理、歸納。
  • 南華經:即《莊子》,道家經典之一。
  • 內篇:《莊子》的第一部分,共七篇。
  • 逍遙遊:《莊子》內篇的第一篇,主要講述逍遙自在的生活態度。
  • 人間世:人世間。
  • 沉沉:深沉,此處指社會狀況不佳。
  • 不可奈何:無可奈何,無法改變。
  • 行衛三徒:指行走時需要的三種輔助,即杖、履、衣。
  • 曷免:怎能避免。
  • 使齊兩患:使兩者都得到平衡。
  • 誰禁:誰能禁止。
  • 觀螳:觀察螳螂。
  • 當轍:擋在車輪前,比喻自不量力。
  • 養虎:比喻養虎爲患,指不慎重的後果。
  • 須知:必須知道。
  • 怒心:憤怒的心情。
  • 櫟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場所。
  • 詬厲:責罵。
  • 楚狂:指楚國的狂士,如屈原。
  • 盡日:整天。
  • 歌吟:歌唱吟詠。

翻譯

人間世界已經沉淪很久,無法改變現狀。行走時需要的三種輔助怎能避免,使兩者都得到平衡又有誰能禁止。觀察螳螂時總是擔心它擋在車輪前,養虎時必須知道憤怒的心情。櫟社千年以來一直受到責罵,楚國的狂士整天歌唱吟詠。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莊子》內篇「逍遙遊」的引用和解讀,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對逍遙自在生活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行衛三徒」、「觀螳」、「養虎」等,來描繪人世間的困境和無法避免的矛盾。同時,通過對「櫟社」和「楚狂」的描述,展現了歷史的長河中,人們對於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於現實的批判。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