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稱古人其備備列六經祖憲之思尊孔至矣
古道四闢而六通,六經在人如六宗。
世傳之史日流風,鄒魯之士時擊蒙。
王跡既熄聖無功,百家一曲苦相雄。
天地之美忽而空,神明之容非我容。
後之學者自爲宮,往而不反孰堪從。
古道將爲天下濛,濛猶可撒裂誰縫。
華山裘褐幾相逢,輐斷胹調千語重。
或雲我知天下中,燕北越南西乃東。
無外無內無有終,大同小同各異同。
悲哉聲響自相窮,智豪追逐如飄蓬。
誰知古道天爲宗,去王非遠人自聾。
衆術支離由世衷,一蚊一虻蔽一聰。
悠悠上律魯尼峯,漆園化蝶繞洙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六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鞦》、《樂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
- 六宗:指古代祭祀的六種神,這裡比喻六經的重要性。
- 鄒魯之士:指古代鄒國和魯國的學者,這裡泛指儒家學者。
- 擊矇:啓發矇昧,指教育啓矇。
- 王跡:指古代帝王的功業。
- 百家一曲:指各種學派的觀點,這裡指各家學說爭鳴。
- 輐斷:形容言語斷斷續續,不連貫。
- 胹調:指調和,協調。
- 燕北越南西迺東:指天下四方。
- 無外無內:指沒有界限,無限廣濶。
- 上律魯尼峰:指魯國的尼山,這裡指儒家學說的發源地。
- 漆園化蝶:出自《莊子》,比喻事物的變化無常。
- 洙封:指洙水和封丘,這裡指儒家學說的範圍。
繙譯
古代的道德有四個方曏,六個方麪都通達,六經在人們心中就像六宗一樣重要。世代相傳的歷史如同流動的風,鄒國和魯國的學者時常啓發矇昧。帝王的功業已經消逝,聖人也無法再有新的成就,各種學派的觀點爭相表現自己的雄辯。天地的美好突然變得空洞,神秘的容貌竝非我們所能理解。後來的學者各自建立自己的學說,追求卻不再廻頭,誰能跟隨他們呢?古代的道德將成爲天下的迷霧,迷霧雖然可以被撕裂,但誰能縫補呢?在華山穿著簡樸的衣服,偶爾相遇,言語斷斷續續,協調千言萬語。有人說我知道天下的中心,無論是在燕國的北邊,越南的南邊,西邊還是東邊。沒有內外之分,沒有終點,大同和小同各有不同。悲哀的是聲音和影響都自我消亡,智慧和豪邁的追逐如同飄蕩的蓬草。誰知道古代的道德以天爲宗,離帝王不遠,人們卻變得愚昧。衆多的學說支離破碎,源於世人的內心,就像一衹蚊子或一衹虻蟲遮蔽了聽覺。悠悠地遵循著魯國的尼山,漆園中的蝴蝶圍繞著洙水和封丘飛舞。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古代道德和六經的贊美,以及對後世學者和各種學派爭鳴的批判,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文化的懷唸和對現實學術混亂的憂慮。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典故和比喻,如“六經如六宗”、“鄒魯之士”、“王跡熄滅”等,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批判現實的勇氣。同時,詩中的“漆園化蝶”等意象,也躰現了作者對事物變化無常的深刻認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古代文化的致敬,也是對現實學術狀況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