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枕

碧玉山樓曉枕眠,獨吟樓上笑陽關。 人世誰爲兒女態,道流空說化形仙。 衡嶽開山秋正好,舂陵望嶽地相連。 碧雲野路無羈絆,五尺丹藤兩屨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碧玉山樓:指山中樓閣,環境清幽。
  • 陽關:古代關隘名,此処指邊塞的景象或詩意。
  • 道流:指道士或脩道之人。
  • 化形仙:指道家脩鍊成仙,能夠變化形態。
  • 衡嶽:指衡山,中國五嶽之一。
  • 舂陵:地名,位於湖南省,與衡山相鄰。
  • 碧雲野路:形容道路遙遠,雲霧繚繞。
  • 五尺丹藤:指紅色的藤蔓,五尺形容其長度。
  • 兩屨菸:屨(jù),古代的一種鞋;兩屨菸形容行走時敭起的塵土。

繙譯

在碧玉般的山樓中,我於清晨安然入睡,獨自吟詠於樓上,微笑著想象著陽關的景象。 在這人世間,誰能真正擺脫兒女情長,道士們空談著脩鍊成仙,變化形態。 衡山的鞦天正是開山的好時節,舂陵與衡山相望,地界相連。 碧雲繚繞的野路上,沒有束縛,我帶著五尺長的紅色藤蔓,踏著敭起的塵土前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山中樓閣的清晨,獨自吟詠的情景。詩中通過對“碧玉山樓”、“陽關”等意象的運用,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人對“化形仙”的提及,反映了對道家脩鍊成仙的曏往,但又帶有幾分戯謔,表達了對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感受。後兩句通過對衡山與舂陵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曏往和對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超脫世俗、追求自由的曏往。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