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道中即事

僕伕顧且驚,於菟啼林藪。 乃是巉巖傍,流泉挾石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於菟(yú tú):古代傳說中的怪獸,這裏指野獸的叫聲。
  • 林藪(sǒu):樹林和草叢。
  • 巉巖(chán yán):險峻的山岩。
  • (xié):夾帶,帶着。

翻譯

僕人回頭一看,又驚又怕,以爲是野獸在樹林和草叢中啼叫。 原來是在險峻的山岩旁邊,流泉夾帶着石頭髮出吼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行進在信陽道中的情景,通過僕人的視角,展現了自然界的驚險與美麗。詩中「於菟啼林藪」一句,巧妙地運用了聲音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緊張而神祕的氛圍。後兩句「乃是巉巖傍,流泉挾石吼」則揭示了真相,原來是流泉在山岩間奔騰,發出如野獸般的吼聲。這種由驚到喜的轉變,不僅展現了自然的壯麗,也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深刻觀察和獨特感受。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