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學正:古代學官名。
- 拜掃:掃墓祭拜。
- 陟:登高。
- 山丘:這裏指墳墓所在地。
- 露未收:露水未乾。
- 曉祭:清晨的祭祀。
- 自春愁:自然流露出春天的憂愁。
- 供奉:這裏指祭祀時的供品。
- 功名:指官職和名聲。
- 豈用謀:何須謀劃。
- 新月:月初形狀如鉤的月亮。
翻譯
清明時節,我登上山丘掃墓祭拜,那裏的草木荒蕪,露水還未乾。林中的鳥兒紛紛在清晨進行祭祀,而野花靜靜地綻放,自然流露出春天的憂愁。眼前的兒女能夠提供祭祀的供品,而我自身的功名又何須去謀劃。這一天歸來時天色已晚,半彎新月掛在城樓之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明時節的景象,通過「積草荒苔」、「林鳥紛紛」、「野花寂寂」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逝去親人的哀思和對功名利祿的淡漠。詩中「眼前兒女能供奉,身外功名豈用謀」一句,既體現了對家庭情感的珍視,也表達了對世俗功名的超然態度。結尾的「半痕新月掛城樓」則以景結情,增添了詩意的深遠和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