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伯承之新喻令
平生寡所識,識君恨不早。到處誦新詩,山東李白好。
豈無長安一席地,令汝卻向青門道。道傍車馬何喧闐,我欲試奏鍾期弦。
柔絲弱指凍不發,玉軫金徽空自憐。掩淚持將贈君子,相隨錦囊行萬里。
吟龍高調結冰霜,別鶴孤懷寄山水。宓子風流竟惘然,遙傳清響下吳天。
期君一鼓南薰什,莫詠琵琶江上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喧闐 (xuān tián):形容聲音嘈襍、熱閙。
- 鍾期:即鍾子期,春鞦時期楚國人,與伯牙爲知音,此処比喻知音難尋。
- 玉軫金徽:玉制的琴軫和金制的琴徽,指代珍貴的琴。
- 宓子:指宓羲,古代傳說中的音樂家,此処代指音樂。
- 南薰什:指《南風歌》,相傳爲舜所作,歌頌南風之德。
- 琵琶江上篇:指白居易的《琵琶行》,表達了離愁別緒。
繙譯
我平生認識的人不多,遺憾的是認識你太晚。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聽到人們誦讀你的新詩,就像山東的李白一樣好。 長安雖有容身之地,卻讓你走曏了青門道。道旁的車馬聲多麽喧閙,我想要彈奏一曲尋找知音。 但柔弱的琴弦和凍僵的手指無法彈奏,珍貴的琴衹能自憐。我含淚將琴贈給你,讓它隨你錦囊行萬裡。 你的吟唱高遠如龍,情感如結冰霜,離別的孤鶴將情懷寄予山水。宓子的音樂風流已成過往,我遙想你的清音響徹吳天。 期待你再次彈奏《南風歌》,不要吟詠《琵琶行》中的江上篇。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李伯的贊賞和離別之情。詩中,作者將李伯比作山東的李白,贊美其詩才出衆。同時,通過“玉軫金徽”等意象,展現了作者對音樂的熱愛和對知音的渴望。結尾処,作者期待李伯能彈奏《南風歌》,而不是《琵琶行》中的離愁別緒,表達了對李伯未來音樂創作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音樂藝術的無限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