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參軍國事太傅中軍右丞相徵北大將軍魏國公中山
中山既星隕,嗣公乃霞升。
仁孫藉肺腑,荀息爲干城。
大義當滅親,一死以自明。
敢援椒風顧,忘此板蕩誠。
捧心見家王,茅土幸未傾。
焉知百年後,崇祀表芳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山:指徐達,因其封號中山王。
- 星隕:比喻重要人物去世,如同星辰隕落。
- 嗣公:繼承人。
- 霞升:比喻昇天,即去世。
- 仁孫:指徐達的孫子徐輝祖。
- 肺腑:比喻至親。
- 荀息:比喻忠誠的臣子。
- 干城:比喻國家的重臣。
- 大義當滅親:指在大義面前,即使是親人也要犧牲。
- 自明:自我證明。
- 椒風:指皇后所居之處,這裏比喻皇室。
- 板蕩:指國家動盪不安。
- 捧心:形容忠誠。
- 家王:指徐達。
- 茅土:指封地。
- 崇祀:尊崇祭祀。
- 芳名:美好的名聲。
翻譯
中山王徐達如同星辰隕落般去世,他的繼承人則如霞光昇天般繼位。徐達的孫子徐輝祖憑藉其至親的身份,忠誠如荀息,成爲國家的重臣。在大義面前,即使是親人也要犧牲,他以一死來證明自己的忠誠。他敢於捨棄皇室的眷顧,忘卻了國家的動盪不安。他忠誠地侍奉家王徐達,幸好封地未被剝奪。誰知道百年之後,他的崇高祭祀和美好名聲會被人們銘記。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徐達及其孫徐輝祖的忠誠與犧牲精神。通過「星隕」與「霞升」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徐達的去世和其繼承人的繼位。詩中「大義當滅親」一句,深刻表達了在國家大義面前,個人親情必須讓位的理念。最後,詩人預言了徐達家族的崇高祭祀和美好名聲將永載史冊,體現了對忠誠與犧牲精神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