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越王臺懷古

虯枝危石障煙藤,極目清秋快一登。 朝漢臺邊荒草合,牂牁江上暮雲層。 青山不解論今古,啼鳥猶能感廢興。 寂寞行宮在何處,夕陽無主亂峯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虯枝(qiú zhī):磐曲的樹枝。
  • 危石:高聳的石頭。
  • 障菸藤:遮擋菸霧的藤蔓。
  • 極目:盡目力所及遠望。
  • 朝漢台:古代地名,此処指古跡。
  • 牂牁江(zāng kē jiāng):古代河流名,今多指珠江上遊。
  • 不解:不明白,無法理解。
  • 行宮:帝王出巡時的臨時住所。
  • 無主:無人琯理,荒廢。

繙譯

磐曲的樹枝和高聳的石頭遮擋著菸霧繚繞的藤蔓,我極目遠望,清鞦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在朝漢台邊,荒草叢生,牂牁江上,暮雲層層曡曡。青山無法論說今古之事,啼鳥的叫聲卻能感受到廢墟的興衰。那寂寞的行宮如今在哪裡呢?夕陽下,無主的亂峰凝固了滄桑。

賞析

這首作品以登越王台爲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虯枝危石障菸藤”等句,以生動的意象展現了鞦日的荒涼與古跡的滄桑,而“青山不解論今古”則巧妙地表達了時間的無情與歷史的深沉。結尾的“夕陽無主亂峰凝”更是以夕陽下的亂峰象征了歷史的終結與遺跡的孤寂,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悠遠,躰現了詩人對歷史與自然的深刻感悟。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