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園亭即事偶書所懷

天地意無常,吾人寧久安。 今茲幸休暇,聊與爲盤桓。 緒雨就歸颸,微陽來溼翰。 箕潁匪在遙,步武生雲端。 顧見清池影,茫然愧衣冠。 區區丹陽設,欲以敵東山。 不見先民語,富貴多憂患。 憂患從機發,那得借餘歡。 喬木惡崩崖,根株離見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休暇:休息的閒暇。
  • 盤桓:徘徊,逗留。
  • 緒雨:連綿不斷的雨。
  • 歸颸:迴歸的涼風。
  • 微陽:微弱的陽光。
  • 溼翰:溼潤的筆墨,指書寫。
  • 箕潁:古代地名,這裏指隱居的地方。
  • 步武:腳步。
  • 清池影:清澈池水中的倒影。
  • 茫然:失意的樣子。
  • 衣冠:指士人的服飾,也指士人的身份。
  • 區區:微小,這裏指小小的設置。
  • 丹陽:地名,這裏可能指某個具體的地點。
  • 東山:指隱居的地方,出自《詩經》。
  • 先民語:古代智者的言論。
  • 憂患:憂慮和困難。
  • 機發:機緣觸發。
  • 餘歡:多餘的歡樂。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崩崖:崩塌的懸崖。
  • 根株:樹根。
  • 離見難:難以分離見到。

翻譯

天地間的意志總是無常,我們這些凡人怎能長久安逸? 如今幸得片刻休息,姑且在此徘徊留連。 連綿的雨隨着歸來的涼風消散,微弱的陽光透過溼潤的筆墨。 隱居之地並不遙遠,只需幾步便能生雲端。 回頭看見清澈池水中的倒影,感到茫然和愧疚於這士人的身份。 小小的丹陽設置,想要與東山隱居之地相抗衡。 沒有聽到古代智者的言論,富貴之中常有憂患。 憂患由機緣觸發,哪有借來的多餘歡樂。 高大的樹木厭惡崩塌的懸崖,樹根難以分離見到。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感慨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天地意無常」一句,即揭示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深刻認識,認爲天地間的變化是無法預測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表達了對閒暇時光的珍惜,以及對隱居生活的渴望。詩中的「箕潁匪在遙,步武生雲端」描繪了隱居之地的美好,與現實的「清池影」和「茫然愧衣冠」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追求。最後,詩人通過對「喬木惡崩崖,根株離見難」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對穩定和安全的渴望,以及對動盪不安現實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