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聞有薦予者兒子自公車書來微及出處一笑答之
君平昔棄世,歸從此心卜。
採藥北山阿,誅茅南澗曲。
事佛始解勤,愛書亦不讀。
昔者甘白簡,今何叨薦牘。
縱令借作眉,豈堪下同目。
汝意或雞肋,吾事已蛇足。
終入壺公壺,長伴鹿門鹿。
以此無競心,塞汝有竅欲。
尚愧未忘言,何如坦其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君平:指古代隱士,這裏可能是指作者自己。
- 棄世:拋棄世俗生活。
- 北山阿:北山的山坳。
- 誅茅:割除茅草,指隱居清理居住環境。
- 南澗曲:南澗的彎曲處。
- 白簡:古代官員上奏的文書。
- 薦牘:推薦信。
- 雞肋:比喻無多大意義而又不忍捨棄的東西。
- 蛇足:比喻多餘無用的事物。
- 壺公壺:傳說中的仙人壺公的壺,比喻隱居之地。
- 鹿門鹿:指隱士龐德公隱居的鹿門山。
- 無競心:沒有競爭的心思。
- 有竅欲:有慾望的心思。
- 坦其腹:比喻心胸開闊,無所隱藏。
翻譯
我過去拋棄了世俗生活,迴歸到內心深處去尋求答案。在北山的山坳裏採集草藥,在南澗的彎曲處清理茅草以隱居。我開始勤奮地事奉佛教,也停止了閱讀書籍。過去我曾因清廉而受到彈劾,現在爲何又有人給我寫推薦信呢?即使有人願意爲我美言,我又怎能與那些俗人同流合污呢?你的意思是這官職如同雞肋,對我來說已經是多餘無用。我最終將進入仙人壺公的壺中,永遠與隱士龐德公在鹿門山爲伴。因此我沒有競爭的心思,來堵住你那有慾望的心思。我仍然感到愧疚,因爲我未能完全忘言,但我願意心胸開闊,無所隱藏。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厭棄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作者展現了自己對名利的淡泊和對精神追求的執着。詩中運用了許多隱喻和典故,如「北山阿」、「南澗曲」、「壺公壺」、「鹿門鹿」等,都生動地描繪了隱居生活的場景和心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