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高前江揮使以勤事沒於海

戎馬曾從百戰場,殞身自許效邊疆。 長蛇尚在龍泉墮,飛鳥未盡烏號藏。 湘水此時悲宋玉,東風何處問周郎。 可憐天道每如此,徒使忠魂飲恨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戎馬:指軍旅生涯。
  • 殞身:犧牲生命。
  • :傚力,獻身。
  • 邊疆:國家的邊遠地區。
  • 長蛇:比喻強大的敵人。
  • 龍泉:寶劍名,這裡指武器。
  • 烏號:古代良弓名,這裡指武器。
  • 湘水:河流名,這裡象征悲傷。
  • 宋玉:戰國時期楚國文學家,這裡指代文人。
  • 東風:春天的風,這裡象征希望。
  • 周郎:指三國時期的周瑜,這裡指代英雄。
  • 天道:天理,自然的法則。
  • 忠魂:忠誠的霛魂。
  • 飲恨:含恨,抱憾。

繙譯

他曾騎著戰馬歷經百戰,爲了保衛邊疆不惜犧牲生命。強大的敵人仍在,而他的寶劍已失落;戰爭未結束,他的良弓卻已收藏。湘水此刻爲文人悲鳴,春風中何処尋覔英雄的蹤跡?可憐天理常常如此,衹能讓忠誠的霛魂長久含恨。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一位英勇將領犧牲於戰場的哀悼之情。詩中通過“戎馬”、“長蛇”、“龍泉”等意象,描繪了將領的英勇與犧牲,以及戰爭的殘酷。後兩句則通過“湘水”、“東風”等自然景象,抒發了對英雄逝去的悲痛與無奈,以及對天道不公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忠魂的敬仰與對命運的無奈。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