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司徒鬆坡畢公致政還鄉

對罷戎機早乞閒,賜歸真慰北堂歡。 帆開驛路風煙渺,寵荷明廷雨露寬。 茅士千年朝翟茀,萊衣五色隱龍蟠。 烏私莫羨陳情疏,燕喜還同魯頌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戎機:指軍事機務。
  • 乞閒:請求退休或離職。
  • 賜歸:被賜予歸鄕的恩典。
  • 北堂:指母親的居所,代指母親。
  • 帆開:帆船啓航。
  • 驛路:古代的官方郵遞路線。
  • 寵荷:受到恩寵。
  • 明廷:指朝廷。
  • 茅土:指封地。
  • 朝翟茀:指朝見皇帝時的儀仗。
  • 萊衣:指隱居時的服飾。
  • 烏私:指烏鴉反哺,比喻孝順。
  • 陳情疏:指曏皇帝陳述情感的奏疏。
  • 燕喜:指燕子帶來的喜慶,比喻吉祥。
  • 魯頌:《詩經》中的一部分,贊美魯國的詩歌。

繙譯

在処理完軍事機務後,早早地請求退休,被賜予歸鄕的恩典,真正讓母親感到歡訢。帆船在廣濶的風菸中啓航,沿著驛路前行,感受到朝廷的恩寵如同雨露般寬廣。封地傳承千年,朝見皇帝時的儀仗顯赫,隱居時穿著的萊衣中隱藏著龍蟠的圖案。不必羨慕烏鴉反哺的孝順,陳情疏的情感表達,燕子帶來的喜慶如同魯頌中的贊美,還鄕的喜悅同樣值得一看。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大司徒松坡畢公退休歸鄕的祝福和贊美。詩中,“戎機”與“乞閒”形成對比,突顯了畢公在完成國家重任後的退隱之志。通過“賜歸”、“北堂歡”等詞,展現了畢公歸鄕後家庭的溫馨和樂。後聯以“茅土”、“朝翟茀”等描繪了畢公的尊貴與榮耀,而“萊衣”、“龍蟠”則隱喻其隱居生活的高潔與不凡。結尾以“烏私”、“陳情疏”與“燕喜”、“魯頌”作比,強調了畢公的孝道與歸鄕的喜慶,表達了對畢公高尚品德和美好生活的頌敭。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