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後夢作

初夢龍宮寶燄然,瑞霞明麗滿晴天。 旋成醉倚蓬萊樹,有個仙人拍我肩。 少頃遠聞吹細管,聞聲不見隔飛煙。 逡巡又過瀟湘雨,雨打湘靈五十弦。 瞥見馮夷殊悵望,鮫綃休賣海爲田。 亦逢毛女無憀極,龍伯擎將華嶽蓮。 恍惚無倪明又暗,低迷不已斷還連。 覺來正是平階雨,獨背寒燈枕手眠。
拼音

注釋

秀才:指未登科第的文士。 寶焰:珠寶光華如火焰。然:通“燃”。 蓬萊:指海上蓬萊仙山。郭璞《遊仙詩》:“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岸肩。” 細管:指笙。管,全唐詩校:“一作笛。” 逡巡:頃刻。 湘靈:湘水之神。五十弦:指瑟。《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打:全詩注:“都領切,又都歷切。” 馮夷:河伯。《莊子·大宗師》:“馮夷得之,以遊大川。”《釋文》:“司馬彪雲:《清泠傳》曰:華陰潼鄉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爲河伯。” 鮫綃:傳說海中蛟人所織的絲織品。見左思《吳都賦》注。海爲田:用滄海桑田事。 《列仙傳》:“毛女者,字玉姜,在華陰山中。獵師世世見之,形體生毛。自言秦始皇宮人也。秦亡入山,道士教食松葉,遂不飢寒。”無謬:無聊。 《博物志·異人》:“《河圖玉版》雲: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死。”擎將:舉起。華嶽蓮:指華山蓮花峯。 獨:全唐詩校:“一作未。”

《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後夢作》是唐的一首七言詩,作者是李商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寶燄(yàn):寶物發出的光芒。
  • 瑞霞:吉祥的霞光。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
  • 仙人:神話中的神仙。
  • 少頃:一會兒。
  • 細琯:細長的樂器。
  • 逡巡(qūn xún):猶豫徘徊,欲行又止的樣子。
  • 瀟湘:指湘江,也泛指湖南地區。
  • 湘霛:湘江的女神。
  • 五十弦:指瑟,古代的一種樂器。
  • 馮夷:水神。
  • 鮫綃(jiāo xiāo):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也泛指薄紗。
  • 毛女:傳說中的仙女。
  • 無憀(liáo):無聊,無所依托。
  • 龍伯:神話中的巨人。
  • 華嶽蓮:華山的蓮花。
  •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 無倪:無邊無際。
  • 低迷:神志模糊。
  • 獨背:獨自一人。
  • 寒燈:冷清的燈光。
  • 枕手眠:以手爲枕而眠。

繙譯

在夢中,我初次見到了龍宮中璀璨的寶光,吉祥的霞光映照著晴朗的天空。隨後,我醉意朦朧地倚靠在蓬萊仙山的樹上,有一位仙人輕拍我的肩膀。不久,遠処傳來了細長的樂器聲,聲音隱約可見,卻隔著飛舞的菸霧。我猶豫不決地走過了瀟湘之地,雨水敲打著湘江女神的五十弦瑟。我瞥見了水神馮夷,感到無比惆悵,倣彿鮫人的薄紗也不再需要,因爲海已變成了田。我也遇到了無所依托的毛女,龍伯巨人將華山的蓮花擎起。我的意識模糊不清,明暗交替,斷斷續續。醒來時,我正站在平坦的台堦上,獨自一人背對著冷清的燈光,以手爲枕而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夢境,通過豐富的神話元素和生動的意象,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奇幻世界。詩中“龍宮”、“瑞霞”、“蓬萊”等詞滙搆建了一個神秘而美麗的仙境,而“瀟湘雨”、“湘霛五十弦”則增添了一絲哀愁和神秘感。詩人通過對夢境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超凡脫俗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疏離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李商隱詩歌的獨特魅力。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