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即重陽節。
- 使君:古代對州郡長官的尊稱,這裏指宴會的主人。
- 奉餞:設宴送行。
- 衛中丞:官職名,中丞是御史中丞的簡稱,負責監察。
- 橫行:這裏指率軍出征,無所畏懼。
- 鳴弓:拉開弓弦發出聲響,表示準備戰鬥。
- 擐甲:穿上鎧甲。擐(huàn)。
- 羽林兒:指皇帝的禁衛軍。
- 臺上霜風:指高臺上的寒風,象徵着嚴峻的軍事環境。
- 凌:侵襲,壓制。
- 軍中殺氣:軍隊的戰鬥意志和殺敵的決心。
- 傍:靠近,伴隨。
- 旌旗:軍旗。
- 預知:預先知道。
- 漢將宣威日:漢朝將領展示威武的日子,這裏比喻衛中丞的出征。
- 胡塵欲滅時:指邊疆的敵人即將被消滅的時刻。
- 泛菊:指重陽節飲菊花酒的習俗。
- 絃管:絃樂器和管樂器,泛指音樂。
- 東籬:東邊的籬笆,這裏指宴會的地點。
翻譯
重陽節使君設宴送行衛中丞前往長水, 節度使英勇出征西行,弓弦鳴響,羽林軍穿上鎧甲。 高臺上的寒風侵襲着草木,軍中的戰鬥意志伴隨着旌旗飄揚。 預見到漢朝將領展示威武的日子,正是邊疆敵人即將被消滅的時刻。 爲了回報使君,多飲菊花酒,更將音樂和美酒在東邊的籬笆旁盡情享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使君爲衛中丞送行的場景,通過「鳴弓擐甲」、「臺上霜風」、「軍中殺氣」等意象,生動地展現了出征前的緊張氣氛和軍隊的戰鬥意志。詩中「預知漢將宣威日,正是胡塵欲滅時」一句,既表達了對衛中丞出征的信心,也預示了勝利的喜悅。結尾的「爲報使君多泛菊,更將絃管醉東籬」則以重陽節的習俗和宴會的歡樂,爲這場送行增添了溫馨和詩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軍人的英勇,也體現了文人的雅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