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光祿劉主簿之洛

· 李嶠
函穀雙崤右,伊川二陝東。 仙舟窅將隔,芳斝暫雲同。 朋蓆馀歡盡,文房舊侶空。 他鄕千裡月,岐路九鞦風。 背櫪嘶班馬,分洲叫斷鴻。 別後青山外,相望白雲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函穀雙崤(xiáo):指函穀關和崤山,位於今河南省西部,是古代重要的關隘。
  • 伊川: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 二陝:指陝州和陝縣,位於今河南省西部。
  • 仙舟:比喻美好的船衹,這裡指劉主簿的船。
  • (yǎo):深遠的樣子。
  • 芳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這裡指酒宴。
  • 文房:指書房,也泛指文學創作的地方。
  • 岐路:分岔的道路,比喻人生的選擇。
  • 九鞦:指鞦天,因鞦季有九十天,故稱。
  • 背櫪(lì):離開馬槽,指馬兒離開。
  • 班馬:指離群的馬。
  • 斷鴻:斷雁,比喻離群的孤雁。

繙譯

在函穀關和崤山的西邊,伊川和二陝的東邊。 美好的船衹即將遠去,短暫的酒宴即將結束。 朋友們的歡聚已經結束,文學創作的地方空無一人。 在異鄕看著千裡之外的明月,站在分岔的道路上感受著鞦風。 離開馬槽的馬兒嘶鳴,分開的河洲上孤雁哀鳴。 別後在青山之外,相望於白雲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友人劉主簿前往洛陽的情景,通過地理名詞和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捨和深切思唸。詩中“仙舟窅將隔,芳斝暫雲同”等句,以仙舟、芳斝等意象,營造出一種美好而短暫的相聚氛圍,而“他鄕千裡月,岐路九鞦風”則進一步以月和風爲媒介,抒發了詩人對友人遠行的感慨和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李嶠

李嶠

唐趙州贊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遷給事中。武則天時,來俊臣興狄仁傑獄,嶠複驗,辯其無罪,忤旨,出爲潤州司馬。旋入爲鳳閣舍人,文冊大號令,多委其主之。聖歷初,與姚崇偕遷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俄轉鸞臺侍郎,依舊平章事,監修國史。中宗神龍初,貶通州刺史,數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貶,尋以年老致仕。玄宗時貶廬州別駕卒,年七十。工詩文,與蘇味道齊名,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號文章四友。有集。 ► 199篇诗文

李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