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鏡

· 李益
手中青銅鏡,照我少年時。 衰颯一如此,清光難復持。 欲令孤月掩,從遣半心疑。 縱使逢人見,猶勝自見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衰颯(shuāi sà):衰老、衰敗的樣子。
  • 清光:指鏡中的影像清晰明亮。
  • 孤月:比喻鏡子。
  • 從遣:聽任,任由。
  • 半心疑:心中一半懷疑,一半猶豫。

翻譯

我手中拿着一面青銅鏡,它映照出我年輕時的模樣。 如今我已衰老至此,鏡中的影像也不再清晰明亮。 我想要讓這孤獨的鏡子遮掩起來,任由心中一半懷疑一半猶豫。 即使有人看到我現在的樣子,也總好過我自己獨自面對這悲傷的影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鏡子這一物象,表達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感慨和對自我形象的無奈。詩中,「青銅鏡」與「少年時」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後兩句則通過「孤月」與「半心疑」的比喻,深刻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猶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命流逝的無奈和對自我形象的悲憫。

李益

李益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