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幼嫩的籜,香美的苞——新筍剛出竹林。拿到於陵市中議價——貴重勝似黃金。京城附近竹林多得無數,怎忍剪斷凌雲的新筍一片心。
注釋
嫩籜(tuò):鮮嫩的笋殻。籜,竹皮,笋殻。
香苞:藏於苞中之嫩笋。
於陵:漢縣名,唐時爲長山縣,今山東省鄒平縣東南。《元和郡縣志·卷十一·淄州》載:「淄州長山縣,本漢於陵地」。於,一作「五」。
皇都:指京城長安。
陸海:大片竹林。《漢書·地理志》:「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爲九州膏腴。」鍾嶸《詩品·卷上》:「余常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陸海」代指人有才。這句裏的「陸海」本義當爲竹林,暗喩人才眾多。
凌雲一寸心:謂嫩笋一寸,而有凌雲之志。凌云:直上雲霄,也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氣高超。此雙關語,以嫩笋喩少年。寸,一作「片」。
序
《初食筍呈座中》是唐代詩人李義山的的早期作品。此詩以初出林的新筍寓意,諷勸當權者要愛惜人才,而不應橫加摧折。全詩構思新穎,含意深沉,字裏行間充溢了一種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深切感嘆。藝術風格哀怨纏綿,而深情難已,已經初步顯示出李義山詩歌「深情綿邈」(劉融齋《藝概》)的藝術特色。
賞析
「嫩籜香苞初出林」,詩人起筆便細細描繪了初生之笋的形態。這樣殻嫩笋香的初生之笋,洋溢著勃勃的生機,衹待春雨澆灌,即能昂揚九霄。「於陵論價貴如金」,很多人認爲這句詩是詩人嚮座主的器重表示感謝。嫩笋要論價,是因爲初生之笋鮮嫩可口,所以食者眾多,求者亦夥,因而在於陵這裏的價格和黃金一樣貴重。「於陵」當屬泛指,代稱各地。詩人在這一句裏已經點出一絲悲的意味。嫩笋正出林呢,怎麽就要論價了,而且價値甚昂?但語氣終還是壓抑的,平緩的,冷靜的,客觀的。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翦凌雲一寸心」。詩的三、四兩句接著將這種悲哀之情渲染開去,推至頂峰才噴發而出。「凌雲一寸心」,謂嫩笋一寸,而有凌雲之志。這裏是一箇雙關語,喩人年少而有壯志。這兩句回答了對嫩笋「於陵論價」的另一箇原因。那就是竹林茂盛,所以可以食笋,忍心「翦」去它凌雲之心。卒章而詩人的一片哀憐之情也顯露出來。詩人痛惜嫩笋被食,喩人壯志未酬,這是一種悲哀;而聯繫到詩人於大和六年(832年)赴京應舉不第,那麽就還有另外一層意味了,就是或許是因爲皇都長安裏「人才」太多,所以他才下第的。可是「翦」去的是一寸凌雲之心。一箇「忍」字用得十分出色。忍者,忍心,實際上聯繫到「凌雲一寸心」看,作者表達的卻是「何忍」之意。意謂不要夭折嫩笋的凌雲之志啊。悲己之不遇,痛上主之不識己,一片哀怨之情彌漫其間。全詩以嫩笋比喩自己,嫩笋一寸而有凌雲之志,詩人同樣如此,年少而胸懷大志。可悲哀的現實卻是嫩笋被食,凌雲之志也夭折在初出林的時候。而詩人也一樣壯志未酬,空有「嫩籜香苞」美質,卻沒有了昂揚九霄的機會。旣哀且怨之情充溢全詩。
全詩藝術風格哀怨纏綿,而深情難已,已經初步顯示出李商隱詩歌「深情綿邈」(劉融齋《藝槪》)的藝術特色。這樣哀怨的詩歌若出自一箇中年或暮年人之手,當屬平常,可是創作它的卻是二十歲左右的李商隱。這正是少年壯志不言愁的黃金時段,可詩人看見鮮嫩的笋時不由而生「忍翦凌雲一寸心」的悲慨,詩也寫得哀怨纏綿。這就是很讓人詫異的事。事實上,「忍翦凌雲一寸心」的悲慨裏包蘊著詩人半生的際遇和一種「先期零落」的憂愁意識。首先,家世孤苦,「淪賤艱虞多」(《安平公詩》),其高祖以來家境已衰落,祖輩幾代歷官均不過縣令。父祖輩又一再年壽不永,不到十歲時,父親去世。他隨母還鄉,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在《祭裴氏姊文》就寫道:「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佔數東甸,傭書販舂」。這是他清貧生活的生動寫照。此外,他生活的晚唐時代動蕩,藩鎮割據,宦官擅權,朋黨鬬爭,農民起義不斷,而社會又講究勛閥門第觀念,而詩人自己「內無強勁,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也使他對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這兩種因素結合在一起就使得詩人自小便表現出一種悲觀的情緒。十六歲時寫的《無題·八歲偷照鏡》便是一个很好的證明。該詩似寫一傷懷的女子,而句句實寫自己。「八歲偷照鏡」,著一「偷」字,寫出了其早熟,「長眉已能畫」,寫其早識。「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上崔華州書》),「十六著《才論》、《聖論》,以古文出諸公間」(《(樊南)甲集序》),也是如此;接著十歲能做裙,十二歲彈箏,表明這個女子的慧心蘭質,可接著卻是十四未嫁,「十五泣春風」了,轉向一層悲哀的境地。美質未遇良主,唯有相泣春風了。這種憂愁,王蒙先生稱之爲「先期愁人」、「先期悲嘆」的「夭折意識」,可謂切中肯綮。李商隱這種「先期零落」的憂愁意識伴隨了他一生的詩歌創作。譬如:「浪笑橊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回中牡丹爲雨所敗二首》);看見早梅,也生悲慨:「爲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而當林花開放,正當其盛時,卻又發出「重吟細把眞無奈,已落猶開未放愁」(《即日》)的感嘆;看見「見説風流極,來當婀娜時」的垂柳他又會覺察到「忍放花如雪,靑樓撲酒旗」(《贈柳》)的幻滅感。就算是茂盛靑翠的高樹,他也會感到「一樹碧無情」(《蟬》)。總的説來,李商隱一生困頓,鬱鬱不得志,加之他的多愁善感,在詩歌創作上,總是要表現出那麽一絲憂慮,或出之以典故,或結之以意象,來取得「深情綿邈」的審美感受。而把握他這種「先期零落」的憂愁意識,也是欣賞李商隱這首《初食笋呈座中》乃至他全部詩歌的鑰匙。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嫩籜(tuò):嫩竹皮,指新竹。
- 香苞:指筍殼包裹的嫩筍。
- 於陵:地名,今山東省鄒平縣東南。
- 皇都:指京城。
- 陸海:指陸地和海洋,這裡泛指物産豐富的地方。
- 淩雲一寸心:比喻竹筍雖小,但有成長爲蓡天大竹的潛力。
繙譯
新竹的嫩皮和香甜的筍苞剛從林中採出,在於陵這個地方,它們的價值重如黃金。京城雖然物産豐富,但怎忍心剪去這小小竹筍,它懷揣著成長爲蓡天大竹的夢想。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新竹筍的珍貴和成長潛力,隱喻了年輕人才的寶貴和不應被輕易扼殺的志曏。詩中“嫩籜香苞”形象生動,表現出竹筍的新鮮和生命力;“重如金”則突出了其珍貴。後兩句以京城的繁華對比竹筍的渺小,強調了不應忽眡任何有潛力的生命。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年輕人才的珍眡和對社會應給予他們成長空間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