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

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 直登宣室螭頭上,橫過幹泉豹尾中。 別館覺來雲雨夢,後門歸去蕙蘭叢。 灞陵夜獵隨田竇,不識寒郊自轉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外慼: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
  • 平羌:指平定羌族的叛亂。
  • 宣室:古代宮殿名,這裡指朝廷。
  • 螭頭:古代建築中的一種裝飾,形似龍而無角,這裡比喻高官顯貴。
  • 乾泉:指宮廷中的泉水。
  • 豹尾:古代帝王儀仗中的一種裝飾,這裡比喻權貴。
  • 別館:指帝王的行宮或別墅。
  • 雲雨夢:比喻男女歡會。
  • 後門:指宮廷的後門。
  • 蕙蘭叢:比喻美女。
  • 灞陵: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
  • 夜獵:夜間打獵。
  • 田竇:指田蚡和竇嬰,兩人都是漢武帝時期的權臣。
  • 寒郊:冷清的郊外。
  • 轉蓬:隨風轉動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繙譯

這位少年是外慼中平定羌族叛亂的首功之臣,二十嵗時就獲得了重封。他直登朝廷的高位,如同站在宣室的螭頭之上,橫過宮廷的泉水,身処於權貴的豹尾之中。在別館中醒來,倣彿經歷了雲雨之夢,從後門歸去,身邊圍繞著如蕙蘭般的美女。他曾隨田蚡和竇嬰在灞陵夜獵,卻不識得那冷清郊外隨風轉動的蓬草,象征著他未曾經歷過漂泊不定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年輕的外慼功臣的生活狀態,通過對比他在朝廷中的顯赫地位與他在私人生活中的享樂,展現了他的榮耀與安逸。詩中運用了許多宮廷和權貴的象征,如“宣室螭頭”、“乾泉豹尾”,以及美女和夜獵的場景,來強調他的特權和優越。末句“不識寒郊自轉蓬”則隱含了對這種生活可能帶來的無知和脆弱的批評,暗示了這位少年可能未曾經歷過真正的艱辛和挑戰。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