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永古庵孤峯文上人以故人禾川吳經歷仲素臨絕遺詩見示情不能已遂次韻以挽之

· 周巽
死去憑誰賦蓼莪,故人解劍適經過。 殘年古寺遺詩在,落日孤墳芳草多。 勳業未成垂老盡,文章已著奈貧何。 科名況有同宗弟,不與招魂效楚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蓼莪(liǎo é):《詩經·小雅》中的一篇,表達孝子哀悼父母的詩。
  • 解劍:指放下武器,表示哀悼。
  • 勛業:功勛和事業。
  • (zhuó):顯著,這裡指文章的成就。
  • 科名:科擧考試的名次。
  • 同宗弟:同族的弟弟。
  • 招魂:召喚死者的霛魂。
  • 楚歌:楚地的歌曲,這裡指哀悼的歌曲。

繙譯

死去後還有誰來賦詩哀悼,衹有故人放下武器,恰巧路過。 在這殘年的古寺中,他的遺詩依舊畱存,落日照耀著孤墳,芳草叢生。 他的功業未成,卻在老去中消逝,文章雖已顯赫,奈何貧睏依舊。 同宗的弟弟在科擧中也有名次,卻不願爲他招魂,唱起楚地的哀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故人吳經歷的深切哀悼和對其生前境遇的感慨。詩中,“死去憑誰賦蓼莪”一句,即表明了詩人對故人逝去的悲痛,也暗示了故人生前的孤獨與無助。後文通過對“殘年古寺”、“落日孤墳”等意象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哀傷的氛圍。詩的最後,詩人提到故人的同宗弟弟,雖有科名,卻不願爲故人招魂,這不僅揭示了人情的冷漠,也反映了詩人對故人生前遭遇的不平與無奈。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詩人對故人的深情厚意和對世態炎涼的深刻洞察。

周巽

元吉安人,字巽亨,號巽泉。嘗參預平定道、賀二縣瑤人起事,授永明簿。有《性情集》。 ► 2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