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鑄生朝潤之以詩爲壽予因繼其韻以遺之
巖鬆傲歲寒,枝幹騰千尺。
男兒若稽古,功名垂竹帛。
我祖東丹王,施仁能善積。
我考文獻公,清白遺四壁。
盛名流萬世,馨香光赫赫。
餘生嘆不辰,西域十年客。
貧困志不渝,未肯忘平昔。
昔日出燕然,辰當攝提格。
鶉尾得鳳毛,續後予無責。
汝知學不學,何啻雲泥隔。
爲山虧一簣,龍門空點額。
遠襲周孔風,近追顏孟跡。
優遊禮樂方,造次仁義宅。
繼夜誦詩書,廢時毋博弈。
勤惰分龍豬,三十成骨骼。
孜孜寢食廢,安可忘朝夕。
行身謹而信,於禮順而摭。
祥麟具五蹄,溟鵬全六翮。
爲人備五常,奚憂仕與謫。
成功不自滿,始知謙受益。
慎毋忘此詩,吾言真藥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稽古:研究古代的事物。
- 竹帛:古代書寫用的竹簡和絲綢,這裏指史書。
- 東丹王:耶律楚材的祖先,遼朝的一位君主。
- 文獻公:耶律楚材的父親,以清廉著稱。
- 馨香:芳香,比喻美好的名聲。
- 不辰:不逢時。
- 攝提格:古代星象學中的一個術語,指特定的時間。
- 鶉尾:星宿名,這裏可能指時間或星象。
- 鳳毛: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才。
- 龍門:比喻高難的考試或選拔。
- 點額:比喻考試不中。
- 周孔:周公和孔子,古代的聖人。
- 顏孟:顏回和孟子,古代的賢人。
- 造次:匆忙,倉促。
- 龍豬:比喻勤奮與懶惰的差別。
- 五常:仁、義、禮、智、信,古代儒家提倡的五種道德規範。
- 六翮:鳥的六根大羽毛,比喻人的才能。
- 藥石:藥物和砭石,比喻有益的勸誡。
翻譯
巖鬆在嚴冬中傲然挺立,枝幹高聳入雲。男兒如果能夠研究古代,他的功名將會被記載在史冊上。我的祖先東丹王,以仁德積善;我的父親文獻公,將清白留給了四面牆壁。他們的盛名流傳萬世,美好的名聲光彩奪目。我感嘆自己生不逢時,在西域做了十年的客人。儘管貧困,我的志向未曾改變,不肯忘記過去的志向。過去我離開燕然,正值攝提格之時。鶉尾星下,得到了珍貴的人才,我的責任得以繼承。你知道學習與不學習的差別,何止是雲泥之別。爲了攀登高山,卻因一簣之差而失敗,龍門考試未中,空留遺憾。遠學周公孔子的風範,近追顏回孟子的足跡。在禮樂中悠然自得,匆忙中也遵循仁義。勤奮與懶惰的差別如同龍與豬,三十歲時已形成骨骼。孜孜不倦,廢寢忘食,怎能忘記朝夕的努力。行爲謹慎而誠信,在禮儀中順從而不拘泥。祥麟擁有五蹄,溟鵬展翅六翮。作爲人,要具備五常,何必擔憂仕途的升降。成功後不自滿,才知道謙虛的好處。千萬不要忘記這首詩,我的話如同真正的藥石,能治病救人。
賞析
這首詩是耶律楚材爲其子鑄的生日所作,詩中充滿了對兒子的期望和教誨。耶律楚材通過回顧家族的歷史和自己的經歷,強調了學習、勤奮、仁義和謙虛的重要性。他希望兒子能夠繼承家族的優良傳統,努力學習,成爲一個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典故,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情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