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三樂軒壁

雖任無爲定是非,更須教勒北山移。 筆驅造化天何補,身質聲名道不知。 見說丹心明似鏡,忍將青鬢照成絲。 深根寧極如無待,越舍含華卻是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教勒:教導、督促。
  • 北山移:指北山的變遷,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 筆敺造化:用筆描繪自然界的創造和變化。
  • 身質聲名:指個人的品質和名聲。
  • 明似鏡:比喻心志清明,如同明鏡一般。
  • 青鬢照成絲:青鬢指黑發,照成絲比喻時光流逝,黑發變白。
  • 深根甯極:比喻根基深厚,達到極致。
  • 越捨含華:越捨指超越世俗,含華指蘊含著光彩。

繙譯

雖然無爲而治能夠決定是非,但更需要教導和督促北山的變遷。 用筆描繪自然界的創造和變化,天又能補充什麽呢?個人的品質和名聲,道又怎能知曉? 聽說心志清明如同明鏡,怎忍心讓青春的黑發在時光中變成白發。 根基深厚達到極致,似乎無所期待;超越世俗,蘊含著光彩的又是誰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無爲而治與積極教導,探討了個人脩養與社會責任的平衡。詩中“筆敺造化”與“身質聲名”形成對比,表達了對於個人創造力與社會評價的思考。後兩句則通過時光流逝與個人追求的對比,抒發了對於青春易逝與精神追求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於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耶律鑄

元義州弘政人,字成仲,號雙溪。耶律楚材子。幼聰敏,善屬文,尤工騎射。父卒,嗣領中書省事,上言宜疏禁網,採歷代德政合于時宜者八十一章以進。憲宗攻蜀,詔領侍衛驍果以從,屢出奇計,攻下城邑。世祖即位,拜中書左丞相,徵兵扈從,敗阿里不哥於上都。加光祿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後坐事罷免,徙居山後。卒諡文忠。有《雙溪醉隱集》。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