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鍊師歸武當山
註釋
- 鍊師:古代對道士的一種尊稱。
- 瀛洲:神話中的仙山,這裏指張鍊師來自一個神祕的地方。
- 謝公屐:一種特製的木屐,這裏指張鍊師初來時的生活簡樸。
- 金碧:指道觀建築的輝煌。
- 側席:側身而臥,表示不放鬆警惕。
- 律鬼神:規範鬼神的行爲。
- 圭璧:古代祭祀用的玉器。
- 僵巫暨憊史:指無能的巫師和疲憊的史官。
- 悃愊:誠懇和樸實。
- 后皇:指天子。
- 祈謝:祈求和感謝。
- 明水:清潔的水。
- 昧爽:黎明時分。
- 豐隆、飛廉、列缺、闢歷:都是古代神話中的風神、雷神等。
- 馮勿漓:可能是指雲的形態。
- 獮猿:指山中的猿猴。
- 六氣:指自然界的六種氣候變化。
- 糠籺:指無用的東西。
翻譯
張君來自神祕的瀛洲,成爲武當山的客人。初到武當時,他只穿着簡樸的謝公屐。他的弟子有數百人,逐漸來此服侍他。他辛苦地建造了萬柱的道觀,空中閃耀着金碧輝煌。經過三十年的辛勤,他夜晚睡覺也不放鬆警惕。他用這種方式規範鬼神,就像使用規矩和墨線一樣。
元年冬旱,四野失火。野谷焦枯,六月的京城一片赤紅。朝廷也不惜犧牲玉器和圭璧進行祭祀。無能的巫師和疲憊的史官,他們的歌舞也沒有消息。張君此時被召來,公卿們起初並不認識他。一旦天子傳下命令,詢問他如何解決旱災。張君說自己才疏學淺,無法預測造化。但陰陽有開閉之道,這是智者的責任。
公卿們再次致辭,表示現在生產非常困難。已經命令京兆尹,確保足夠的糧食和布帛。這就像解開倒懸之苦,祭祀之事只需選擇合適的方式。張君聽後仍然堅持推辭,內心實在憂慮和警惕。他飛章上奏天子,瀝膽表達誠懇和樸實。他自謙才淺學淺,但願意輔助天子的德政。
天子本就愛民,現在民衆遭受旱災。或許有罪責,天子也願意寬恕。祈求和感謝各有方法,咒禁各有形式。上堂獻上清潔的水,下堂敲擊金石。夜半時分請命,黎明時分大施設。在東市門設立祭壇,按照法靈冊進行祭祀。庭中的玄武旗飄揚,墨黍黑如夜。
張君一揮手,怒髮衝冠直上雲霄。指揮東方的龍,捲起東海的水。指揮西方的龍,捲起西極的水。北南和中央,各方都按職責行事。某日某甲子,漏下五十刻。我在壇上伺候,不得違抗命令。豐隆、飛廉、列缺、闢歷,你們將風馳雷擊。你們的雲不要散開,你們的雨必須有三尺深。如果不遵守誓言,不怕上帝的敕令。
到約定的日子果然應驗,七日之內雨水充沛。平時人們難以做到的事,張君卻輕鬆完成。公卿們向天子奏報,這必然會有褒獎。可以賜予寵號和名分,可以賜予服飾。張君說天子聖明,公卿們誠心所至。他不敢貪天之功,何況歸計已迫。
昨天收到山中的書信,張君已從青溪宅回來。向來百名弟子,遲歸在朝夕之間。冬序已過半,霜降木葉積。明天將進行斬伐,結構西巖壁。山田報告即將成熟,芝術及採摘。獮猿長得像人,夜夜盜取柿慄。如果不提前堤防,六氣都會成爲害蟲。公家的事已經完成,私事容我放棄。方知用世之士,遺世如同糠籺。所過之處如虛空,怎知去留的痕跡。
我持一瓢酒,欲以此贈別遠行的人。歲末不見張君,悵望空中飛翔的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張鍊師在武當山的修行生活及其在旱災中的神奇表現。通過豐富的神話元素和生動的場景描寫,展現了張鍊師的道行深厚和對天命的敬畏。詩中,張鍊師的形象既神祕又崇高,他的行爲不僅體現了對自然的掌控,也表達了對天子的忠誠和對民衆的關懷。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張鍊師的讚美,傳達了對道家文化的尊崇和對自然法則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