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伯雨苕溪漁隱歌
吾聞天目山中乃有千尺之懸泉,下赴大谷爲奔川。
百里清苕淨如練,雲光鳥影濯濯涵漪漣。峯巒過盡見城郭,春申劍履三千客。
當時歌扇吹香拂舞茵,此夜啼螿寒月白。何如鴨觜灘頭結屋三兩椽,苕花開時魚滿船。
攜書一卷篷底讀,瓊瑰玉佩聲琅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目山(tiān mù shān):位於浙江省西北部,以山勢險峻、瀑布衆多而著名。
- 懸泉:懸掛的泉水,形容瀑布。
- 大谷:深谷。
- 苕溪(tiáo xī):河流名,位於浙江省。
- 濯濯(zhuó zhuó):清澈明亮的樣子。
- 涵漪漣(hán yī lián):水波盪漾的樣子。
- 春申:指戰國時期的春申君,以養士聞名。
- 劍履:指士人的服飾,劍代表武士,履代表文士。
- 歌扇:歌舞時用的扇子。
- 吹香:扇子揮動時帶起的香氣。
- 舞茵:舞蹈時鋪在地上的墊子。
- 啼螿(tí jiāng):蟬的一種,此處指蟬鳴。
- 寒月白:寒冷的月光。
- 鴨觜灘(yā zuǐ tān):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苕花(tiáo huā):苕溪邊的花。
- 篷底:船篷下。
- 瓊瑰玉佩(qióng guī yù pèi):美玉製成的佩飾,此處形容讀書聲清脆悅耳。
翻譯
我聽說在天目山中有高達千尺的瀑布,水流奔騰而下,匯入深谷成爲洶涌的河流。百里長的清澈苕溪如同潔白的綢帶,雲彩和鳥影在明淨的水面上映照,波光粼粼。穿越重重山巒,可以看到遠處的城郭,想起春申君曾有三千門客,當時歌舞昇平,扇子揮動帶來香氣,舞墊上輕歌曼舞。而今夜,只有蟬鳴和寒冷的月光相伴。相比之下,我更願在鴨觜灘頭搭建幾間小屋,當苕花盛開時,漁船滿載而歸。我帶着一卷書在船篷下閱讀,讀書聲如同美玉佩飾般清脆悅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天目山的壯麗景色和苕溪的清澈寧靜,通過對自然景觀的讚美,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對比了春申君的繁華與現今的寂靜,突出了隱居生活的寧靜與自足。結尾處,作者以讀書聲比喻爲瓊瑰玉佩,形象生動,展現了隱士的高潔情操和對知識的追求。